
一直以来,我收藏爱抓两头。一头是“草根儿”,只要看得准,有规模,照样会有大收获;一头是名家,手有余资,敢下手,抓一件是一件。
“知寒堂”原是超市大户,规模大、作品多、出手狠之外,就是敢抓大件。魏老厉害吧?一抓上百张,都是极品!有一年网传他买一豪车,近千万。还是抓大件好啊!
魏老我有,小品居多,也有几个大件。现在大家得仰视的“腕儿”,如朱新建、王镛、石开、孙伯翔、华人德等,我也不少,可下手买这些时,心态是抓“草根儿”!
时常看身边好友花几十几百万抓件东西,羡慕嫉妒恨之心油然。有时扪心,觉得我就是小打小闹的角儿,假如手里有钱,也不会搬栋楼去换张画儿!
今晚散步,想志勇兄弟了,于是电话聊。知他越做越狠,目力所及已是明清以上文物级大件,以往钟情之魏老等,除非极其精彩,不玩了!着力点不同,结出的果子也不同。
我还是量力在走,以藏养藏,卖几万,过日子之余,再投进去。家风不愿借贷,借了银行的钱,睡觉不踏实。玩儿的事儿,就玩儿着玩儿呗,慢慢来,急什么?
这些年我在网络行走,有了些名气,所以一些拍卖机构就不断寄书给我,邀我参拍。我知道手里有几个银子,所以从来不去。即便有钱,我看不明白的东西,也不敢玩儿!
眼力、财力不足,再加气魄不到,气局就小,直到今天。很多身边朋友高看我,问这问那,高层次我没参与过,不好瞎吹,只好说抓“草根儿”以及“草根儿”的好!
去年朱爷火爆几波,让我骤然觉得富裕不少。搞书画光卖不行,卖了马上就得买。买谁呢?犯愁了。恰巧来新浪开博,旋即认识“三五瓜舟”等,一见钟情,抓!
“三五瓜舟”之外,一些新朋友也愿与我交往。他们高看我了,其实我对书画那点认识,全都是主观感觉,个人觉得好,就敢说,也敢掏银子。当然也没走过眼。
我这些年做书画,几乎都是在抓“草根儿”。别人跟着市场跑挣大钱,我在琢磨手边“草根儿”的心头儿、手头儿和劲头儿,这几“头儿”选准了,一样挣大钱!
什么是“名家”?什么是“草根儿”,其实放眼一看,当下最走红的艺术家,在历史的长河里,几乎都是“草根儿”。有这认识了,抓“草根儿”有啥害羞?
还有,与很多所谓“名家”比,这些“草根儿”朋友更谦虚,更义气,更肯干,也更有发展潜力,因为他们还“在路上”,不夹起尾巴,朝圣的路怕走不顺当。
我现在有些存货,可我关注的目光,还是在“三五瓜舟”这些“草根儿”身上。我觉得,与其仰视名家,不如平等相与。“草根儿”不装相,我愿意和他们玩儿!
2014-05-09 12:49:20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