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壶,我关注很久了。
超市一位朋友拍过一套东西,是一些宣纸的下脚料,各种形状,不同颜色,里出外拐,经老壶随手一涂,就成了一幅小画,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鸟,不落款,直接打一方印,怪好玩的。我一一下载制图,挂我店里,还标了价格。玩儿的东西,开心玩儿呗!
买这些小物件,原本想裱几个册页,自己玩儿,或年节送朋友,都挺有意思。等东西到手,我乐了:心思里的“小小品”,原来只有巴掌大小,比我想象中的“小小”,更加“小小”了很多。但有意思,不乏精美制作,譬如《大山水》《武林高手》,趣极!
这些年我有个习惯,爱把一天有趣的事儿记下来。开始写在本子上,攒了几十册,后来频繁搬家,丢了不少。04年学会上网,05年又开了网店,把手里积攒的书画挂出来,买买卖卖,挣点散碎银子。光买买卖卖也乏味,于是又写,总题目叫《想哪儿说哪儿》。
《想哪儿说哪儿》到800篇,有朋友劝我出书,还有专门出版社要给我策划。人都有虚荣心,搁不住几句恭维话,就动了心思,还起了分标题,请明诠给题了大小近十个签。好在我还顾脸面,知道逐篇修改润色。这就有了在新浪的《镂月裁云的博客》。
《镂月裁云的博客》不是为开博而开博的。不是想出书吗?就下功夫修改,边写新文,边改旧作。每篇改完,或新作出笼,都发在《镂月裁云的博客》上。为求“图文并茂”,正文前,每次都贴一幅字、画,或印章,招徕观者,刺激自己,别半途而废了。
我的文章有一编叫《呆人呆话》,250文笔,说当下,“愤青”体。还有一编叫《苦乐收藏》,“乐”的话,帖谁作品都行;“苦”的话,就比较费周折,怕那些过激的“醉话”“狂话”,会“误导”博友。“苦”话贴图,老壶“小小品”就派上了用场!
老壶“小小品”用作贴图说事儿,有两个考虑。第一,这东西太小,严格意义上都算不得小品,所以我说250的话了,顺手贴上老壶,他不会怪我;第二,这东西挺逗,一只沉思的鸟,一位踯躅的仙,都皱了眉“在想事儿”,很合我心境,也提博友观赏欲。
乐呵呵玩儿着,突然收到老壶先生邮包,寄来好几册书,都题了款字。老壶说,看你博文常用我画,料兄是个知音,新出几册书,请指正。这可把我惊坏了,谢谢老壶兄弟,我哪敢随便指正啊!前几天又得老壶书和赠画,甫一上眼,即被吸引,再难释卷。
读老壶书、画,生很多感想,有对收藏的考量,也有对人生的思辨。这几天又短信交流几次,对老壶人品、艺品,更增深厚认知。自我感觉,我喜欢上老壶了,尽管从未谋面,老壶一定会成为我最好的朋友。话很多,慢慢说。
2014-03-27 13:26:34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