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和“情人节”很少聚首。这次聚了!
一个中国节,一个外国节,原来聚过多次,没人在意罢了。
我特烦崇洋媚外者流,但在节日的比较上,我更喜欢人家洋节。咱那节,吃的味道太浓,不如人家浪漫。
俩节聚首,尴尬了一些人。哪些人?大致分一下,两类。浪漫着要过“情人节”的朋友,不好给家人交代;拳拳着要过“元宵节”的朋友,不好给情人交代。所以有高人制了《“两节”作息时间表》,微信上都传疯了!
以上两种人,在两种情况下可保无虞。第一,单位查作风,非常严,不放假,也不能早走,摁班上工作。碰巧又赶上值班,白天正常上,夜里也不能脱岗。这就行了,内外都能交代过去。第二,按《“两节”作息时间表》办理,但别怕累,也别穿帮!
我属于哪种?你属于哪种?别猜了,猜对也没人承认。但我过得尴尬。原来要回家陪老人的,无奈媳妇信佛,吃喝讲究太多,回家诸多不便,又不好让她自己过节。好在三弟一家过去陪老人了,我们就自己在家过吧。但过节没肉吃,没酒喝,也实在乏了味道。
女儿做饭,大有进步!炒俩菜,一个微糊,一个较咸。可以了,得夸着,难得孩子下厨,知足吧。又煮元宵。知道买两种,一种含糖,一种木糖醇。能有这料理,也是进步,得夸着,孩子嘛,越夸越听话。煮得不错,才煮破三分之一,可以了!
想喝几杯小酒,过节嘛,岂可无酒?酒倒是有,还是自制药酒,加了人参、枸杞、藏红花,还有其他几味中草药,红红一缸,随手取了。但是没肉,也不敢大张旗鼓去买,切几片香肠吧,可以下酒。喝酒得有气氛才行,一人喝,寡味!
我尊重佛教,但有时也想改革佛教,起码想提这建议。《少林寺》上有个唐王,也就是李世民,十八棍僧救了他,他专门致谢,带的礼物是酒是肉,还说一句大白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样多好,省却多少避讳!说多了啊。阿弥陀佛。善哉!
2014-02-14 21:10:52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