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面接触许力作品,到今天也不过百件,却有一个印象,越来越突出。
与朋友闲聊,说到这话题。我说:艺术的心肠;朋友说:艺术家的心肠。不管咋说,在“心肠”这点,我和朋友想法一致。
细琢磨,朋友的说法,似乎更合逻辑:“心肠”这玩意儿,该在动物身上。所以,“艺术家的心肠”,更合常理。
可我还是坚持“艺术的心肠”,觉得说事儿别太写实,诗意一点,岂不更好?但有一点问:艺术不是动物,不是动物能有心肠?
春节无事,欣赏藏品。看过朱新建,看过石开,看过于明诠,最终目光,还是聚焦在许力。不是朱新建石开于明诠不好了,而是手中银子得抓紧抢许力了!
“抢购”,就是成捆付款、成批取件?绝对不是!三点:第一,值得抢;第二,能负担;第三,前景好!所以,润格跑太快,藏家力有不逮,也就不追了。
别的不说,或以后再说,专说“值得”。“值得”,不管别人咋理解,我理解为“感人”。好,没法说,值钱叫好,实用也叫好。但“感人”能说,因为它有人情味。
我痴迷白石老人。他的虾,他的草虫,他的红花墨叶,都那么满含深情。我觉得,老人家不是在画画,而是在怀旧,在纪念。他笔下流淌的,分明是对家乡的无限柔情!
我痴迷大丰新建。他的花鸟,他的山水,他的美人儿,都那么入情入理,都那么掏心掏肺。有人总括一句话,说是“性感”。“性感”不好吗?“不性感”就好?
我痴迷“三五瓜舟”等。市场前景好,当然是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他们浓浓的文人情怀。“文人”有很多解读,我的解读,“文人”就是有心有肺!
我痴迷的书画作品无一例外都是有寄托、有感情的。许力的画,我第一次见就迷。一幅一幅读下来,好像那不是一张张画,而是一部历史,一部有血有肉的断代史。
许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红学家、史学家。他倾注心血画“红楼”,卓有建树。他还钻研、诠释传统文化,他的画常有精妙的画的语言在说史说文。
艺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艺术又是一门简单的学问。有人把艺术搞得很深奥,成就了自己百科全书式的权威;有人把艺术搞得很活泼,成就了自己人见人爱的地位。
我喜欢深奥,我更喜欢活泼。读齐白石,读朱新建,读石开,读于明诠,读许力---,感动我的,不是他们多深奥,而是他们很人性、很体贴,能用最感人的方式感动我!
2014-02-01 21:20:11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