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谦谦拳拳华人德

(2014-01-05 16:15:29)
标签:

杂谈

分类: 修到梅花

想哪儿说哪儿---谦谦拳拳华人德

  华人德先生是当今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他的成就早有公论,我也说不出更深刻的道理。不过还是想写,是因为有一种情谊在,不写怕忘却了,对不住先生,也对不住自己。
  严格讲,当今书家,让我一见衷情,从此茶饭不思,必欲得之,绝无仅有的一人,就是华人德老师。如果记忆无误,第一次见华老师作品,是1996年。那时,我已在市政府公干,又处在比较显要的位置,见一见各界名家,也并不十分困难。但与华老师的会面,却绝无政界应酬之嫌。

  话说到这里,在我脑海中清晰闪现的,是一本薄薄的书画合集,名字叫《游于艺》。其中收录了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及个人艺术简介,他们是华人德、储云,还有胡伦光。
  《游于艺》给我印象极深,原因是,其一,原来不知“游于艺”这词,更不知其出处,只觉得不俗,把艺术家的潇洒放逸,用三个字就表现出来了;其二,华人德这名起得真好,让人过目不忘,并生很多遐想,尽管这遐想,很多是臆想的,但很有意思;其三,储云的名字也浪漫,在物质还不丰富的年代,“储”什么不好啊,他却要“储”“云”!有意思;其四,胡伦光的字,我忘了咋样,但他的画,尤其那水嫩的琵芭,让人忘不了。这书后来不知所终,能在哪儿?想不起了。
  读过《游于艺》,便开始痴迷华人德。对金石书画,我似乎与生俱来有一种爱恋,几近“痴迷”。华人德,自从接触到这名字,我就再难忘记。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是需要咀嚼的,有的甚至需要别人引导,反复引导,就象孩子吃饭,需要大人喂。华老师则不然,他的静穆、干净、洗练,让人过目难忘,常读常新。我常想,我这一生,对艺术一窍不通,却又心弛神往,最大的原因,怕就是华老师的引导了,尽管我们见面并不太多。
  华老师的为人,一如他的艺术,温文尔雅。对艺术,他有极高的见地,却能平淡似水,绝不张扬,仅只一笑而已。对朋友,他是那么谦恭,说话极尽委婉,不想让任何人难堪.请他吃饭,本不会饮酒的他,会勉为其难喝下“入乡随俗”的必喝之酒,然后在醉意朦胧中谢绝其他敬意。怕他写字累了,安排必要的休息,他会感激地直夸我“道地!道地!”。
  对华老师的敬仰,还有一点,就是他的“孝”!不管别人如何,我对大孝之人,历来极为赞赏。那年华老师来山东,讲学之余,也有润笔之获。在那时,几万元的收入,就足以办很多大事。华老师念念不忘的,是为老人修一处象模象样的坟茔。说这话时,他的眼中,分明有了泪光。
  我喜爱收藏,尤其爱收藏华人德的作品,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他很文气,字好,学问更好,不象一些书家,除了会写几笔字,几乎就是个废物。在结束这篇短文之前,我想节录华师一篇短文,算是对我观点的例证。
  “甲戌岁暮,金陵吴振立先生约我同游鲁西,平昌于明泉先生亦与焉。至东明,住漆园宾舍,明泉出示近年作品,各体皆备,琳琅满目,行草老辣苍茫,有滃勃苍郁之气,往往又做稚拙之笔,以求趣味;临晋唐人贴,能得清逸萧散之致;更涉猎于三代鼎彝,汉魏简牍碑志,取其朴茂真率之质.着力经营,用心颇苦。---
  是日向暮,驱车至黄河大桥。天际风云,白日悬空,桥下黄澜,漫漩东去,远处波光,碎金万点。北岸平林如带,烟蔼初起,南岸湿野如砥,牛羊散落。虽无奇异工巧之景色,而气象浑穆,令人旷怀。观望流连久之,明泉若有所悟。绚烂之极,复归平正,一以贯之,浑然天成,艺之道非如此乎?---”

 

                    2008-3-12 00:00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