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我跨入40岁门坎儿的时候,竟与农村有了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计划生育,几乎到了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程度。
怎么也没有想到,抓计生工作,一来二去,竟让我想到了黄土高原那地儿、那人儿、那曲儿,想到了十几或几十年后,有可能遍地回荡嚎叫的“酸曲儿”。
什么是“酸曲儿”?“酸曲儿”,就是陕北民歌,因其多有暧昧的意思,是黄土高原“受苦人儿”情动于中的心声,常唱得人心里酸酸的,所以当地人名之曰“酸曲儿”。
“酸曲儿”的曲调,最著名的,当是名曲《东方红》:那种高亢,那种悠扬,从胸腔里,从肺腑里,唱出了一个时代的人民对自己领袖的热爱!
《东方红》的曲调,是借来的,它的原作,叫《白马调》:骑白马,跑沙滩,你没有婆姨呀我没汉,咱俩捆成一嘟噜蒜,呼儿嗨吆,土里生来土里烂;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吆,打日本也顾不上。---
黄土高原出“酸曲儿”,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有以下几点: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落后;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十分艰难;随之而来的,是对男性的严重偏爱,和对女性的极端歧视;再加上自古就有的不公平的性交配权等等,就造就了黄土高原数量巨大的旷男人群,那汩汩不绝的“酸曲儿”,你不觉得就是流不尽的旷男泪吗?
每每听到来自大西北高亢的歌声,我就会不自然地想到“酸曲儿”,想到“酸曲儿”背后的辛酸和无奈,要知道,年轻人的“男女之欲”比“饮食之欲”还难忍受!
在考虑“酸曲儿”现象的时候,出于工作的原因吧,我常常会联想到当今的计生指标,和一些社会现象,我甚至会因此惊出一身冷汗:长此以往,孕育黄土高原“酸曲儿”的土壤将遍布各地,高亢、悲壮、无奈的“酸曲儿”,将会在更广大范围内唱响!
不是吗?你知道现如今各地的“性别比”有多吓人吗?你知道现如今进城打工的妹妹心气有多高吗?你知道越来越多的款爷官爷对靓妹的包占有多贪婪吗?如果你静心一想,你会为正在形成的农村旷男人群感到惊惧,旷男有了,“酸曲儿”也就有了啊!
仓颉造字,无“女”不“安”。我痛切地感到,来自广大乡村的旷男,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们的社会,正在形成一种合围之势---
听,酸曲儿,正在响起!
2008-3-16 09:53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