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还是尽量多出作品

(2013-12-02 13:18:54)
标签:

杂谈

分类: 呆人呆话

想哪儿说哪儿---还是尽量多出作品
  书画家出作品多,常常会被诟病,以为“草率”,难出精品。就我个人体会,我倒建议书画家们,量力而行,还是尽量多出作品!

  尽量多出作品,有以下六个理由。第一,社会需求在那里,磨磨唧唧画那几张、写那几件,不足以“平民愤”!就说厦门“老瓜”,一年下来不下两三千件吧,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有多少藏家盼得眼珠子都绿了,就是拿不到作品?

  第二,有人排队掏钱等件,还不瞪起眼来快写快画,咱有病啊!山东魏启后生前把握得多好,只要给钱,一天上百件。即便临去世前几个月,一个下午还有四五十件的工作量。现在朱新建,都左手了,日出三到四十件,不含糊。钱面前,别腼腆!

  第三,古人说,“无意于佳乃佳”。除一般意义的理解,还有一层意思:“佳”,是“无意”而得。也就是说,“佳”的出现,有“蒙”的成分。既然是“蒙”,多写多画,出“佳”的机会就更多。为了“无意”而出的“佳”,咱还是尽量多出点作品吧!

  第四,古人还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什么叫“功夫深”?拿个铁杵在那里发呆,绝对算不得“功夫深”!所以,书画家多动笔,刻苦写、努力画,才有可能扬名立万成就大业。一天连十张画都拿不出,想让“铁杵”成“针”,我看很玄!

  第五,多出作品,犯谁家王法了?一般人觉得,思虑缜密,下笔“磨叽”,才是大家风范。这绝对是个怪圈,既害人,还害己。唐朝李白多产,若按“磨叽”要求套,诗仙作为,怕也不靠谱:写的太多了吧!能多出就多出,出不来不勉强,方为正理。

  第六,“多”,不是单纯的数量概念。有人一生画不千件,有人一年能画数千,“千件
”就少?“数千”就多?我看没这么简单。这问题挺复杂,要厘清,怕得写十篇文章不止。就说一点:大写意一天十件不多,工笔画一天一件也难。如此而已。 

 

                    2013-12-02 13:18:54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