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中北京一位朋友店里藏品,掂量再三,就跟帖询价了。
掂量什么?两点。第一,这东西真吗?第二,这东西适合做藏品吗?真假,是最基本的问题,有一丝一毫疑问,都不能动!至于适合不适合做藏品,全看个人怎么掌握。
我玩金石书画,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热货。市场最前沿的抢手货,买来一放就赚钱。这个层次比较好把握,看世俗看中谁,看网络热卖谁,一目了然。譬如王镛、石开、孙伯翔、刘彦湖,于明诠、尹海龙、朱培尔、老五,或者还包括欧阳中石、李铎、刘炳森等等,都是热货,有钱尽管买,捂在被窝里暖和几天,再拿出一准赚钱!一个层次,是稳货。早已功成名就,价格没有松动,有无市场皆可,咋说都是好东西。譬如王学仲、罗继祖、山之南、饶宗颐等等。但是不能存卖的心,还没买就想到卖,还是别买。嘛叫“藏品”,“藏品”就是藏起来不想卖的作品!
因为和北京这朋友熟,又是女娃,说话办事有男人气概,偶尔还带点国骂,挺逗,就多聊了十几分钟。朋友讲今年经营一般,压钱太多,但卖不出东西。我仔细看过她的店,提了两条意见。第一,多经手“热货”。年轻需要钱,少做“藏”的打算。这做法,有点类似《资本论》“简单再生产”的意思;第二,尽量少玩“稳货”。譬如王学仲、饶宗颐,绝对好东西,但都不在“挣钱第一线”,价又高,一般人耐不住性子等买家上门。趁高兴,又给人家出一主意。朱新建、石开、刘彦湖都在北京了,咋不利用这资源?请朱新建画画,请石开、刘彦湖题跋,两个平尺一套,绝对抢手。关键别人比较难做得来,都在北京地面混,这方便估计能用得上。
不曾想,就这神聊的十几分钟,我踅摸很久的王学仲大对联,竟被蜀中吕三兄拿下了!话多有失,是这意思?哈哈。
2013-09-25 21:37:07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