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石开,大概有十年经历。
我这人比较怪,人家骂朱新建的时候,我开始迷朱新建,而且开始收,但凡有钱,全换成朱新建。后来见到石开,篆书读不通,草书象茅草。也有人骂,说石开“像蚯蚓”。可我这一见不打紧,又钟情了,万难释怀。
具体忘了哪年,先是从“冬雨轩”买了两件石开平尺,后又从“一镜画廊”收了一卷八尺“世说新语”,最骄傲从“片石斋”拿了一套八尺“心经”。后来,石开大少石去枷开“石开作品专卖”,就又买了一些斗方、条幅、小手卷,还买了几十件尺方小品。
工薪阶层搞书画,娱目之后,接着就是伤神,因为没钱只买不卖啊。这种“嫁女心情”,买卖双方都有。书画不同其他商品,虽不能言,却具宠物品性,难割舍啊!这就给买家卖家提了一个问题:怎样操作这一买一卖,让买和卖都轻松一点,快意一点。
我最近说事儿,老是断断续续。工作忙,说不成绺儿,当然是第一原因。和第一原因并列,权作第二原因的,就是不知该怎么表达。因为和我“纠缠”的朋友,实在不是外人,甚至对我有所帮助。我最需要钱的时候,这朋友真的帮过我,当然都是“纯属巧合”!
今天没事儿,一个人到大街上吃“肉串”。几杯啤酒下肚,就又想起这档子事儿,也就又想到这“不依不饶”的老哥。我搞收藏纯属业余,偶尔卖点实在是为贴补家用,老人上了年纪,再不争分夺秒去疼,只有悔断肠子的份儿了!孩子正在读书,现在不疼,何时疼?
我要说这“老哥”,是因为实在不能不说了。我很尊重他,他说怎样,一般也就怎样。但这次不行。他要石开,要求我专程给他送过去,我忙,没答应;他又提出要我特快专递给他邮寄,一周之内或要或不要,再给消息。可我的底线:“见兔子撒鹰”!所以不行!
那天我喝酒了。醉了,应了;醉了,又否了。一切问题都在我。我这人怪,还有一点表现,就是犟。等我第二天醒了酒,再细琢磨前后,我不后悔。收藏书画,本就是玩儿,干嘛逆着心思不高兴?我从来没有过先邮寄后收钱的先例,就不开这先例了。不对?
买卖,看似经济关系,实质还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处得咋样,不全在这方,也不全在那方,而在相关各方。好买卖是什么买卖?买家,买得高兴;卖家,卖得高兴。多久以后想起,还感叹:这东西买得痛快,值!各位以为对吗?
2013-09-11
20:44:58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