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书画以后,开始对“润格”有反应。古时候有“润格”叫法?不知道。我记得那时好像叫“润笔”“润例”,比“润格”文气、古雅。总之我比较烦“润格”,太直白,太单刀直入,瞪大了眼珠子盯钱的感觉。
魏老在世的时候,先前没润格,书法就不是商品,哪来润格?后来有润格了,但他老人家定的润格,有等于无。直到老爷子仙逝数年,他那润格,还严重影响山东书家挣钱!据说提过一次润,执行不到半年,来求字的人少了,老爷子不求钱多,但喜热闹,原来门前熙来攘往,现在突然少了一成,这还了得?于是赶紧改回去,还是原价销售!一件四尺开三,区区2000元左右,我后悔没拿1000件啊!
书画界有几位神仙,自我感觉太过良好,功夫不在钻研上,倒对“提价”颇有心得。假如是世俗起哄,大家还能接受,偏偏那天价“润格”,就出自“神仙”自己之手。这种润格,显示了“神仙”自卑;凸显了“神仙”自贱;纯粹就是欺世盗名愚弄藏家!这种润格的“丑”,不用费劲揭,去看市场交易价,“天价”的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就能拿到作品。说明什么?
这几年,关于润格,又出现几种新情况:花样翻新。不根据尺幅定价了,根据字数,根据内容。要买件作品,你得认真数数数,平尺之内90个字嘛价,100个字嘛价,这种量变质变哲学,竟在书界发扬光大了!随时涨价。一次定20件作品,前10件一个价,后10件突然涨了,让买家只好一辈子给他扛活,永无出头之日!对作品做适当收费规定,这本无可厚非,你千年不变,买家也不答应!可恨的是瞪了眼睛坑买家,好处全归自己!
最合理的“润格”、“润笔”、“润例”是什么模式?我所接触到的,第一当推老五,第二应是陈彦舟。老五一直按件收费,一件500元,最近改为800元,“自留”作品2000元。市场怎样?一尺到1000至1500,两尺到2000至2500,很容易!问老五,老五说不知道,知道也不过问,我就按我心性往前走。老五真不知道?糊弄鬼去吧!老五说不知道,那是在给藏家让利,一位把画画到如此境界的人,会不知道这点把戏?哈哈,你信?
2013-07-01 08:13:43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