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卖朱新建只会卖出“一肚皮后悔”!

(2013-06-13 23:10:21)
标签:

杂谈

分类: 大丰印象

想哪儿说哪儿---卖朱新建只会卖出“一肚皮后悔”!

  卖朱新建,卖出一肚皮“后悔”!
  后悔什么?三点。第一,有了好货色,咋就压不住?第二,来得容易,咋就不珍惜?第三,与朱新建相比,哪里还会有如此精彩的物件?

  我搞收藏,首先看重的是“货色”。关于“货色”,各有各的标准。我的“标准”,我喜欢。譬如,我喜欢朱新建,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喜欢得一塌糊涂。至于世界上还有不认可甚至恶口的读者,我全都忽略了,就当没有!因为“我喜欢”,这就够了!
  “我喜欢”之外,我会“慎重咨询”。还说朱新建。2005年,我第一次涉足朱新建,因为我最崇拜的于明诠教授对他“痴迷”。这“痴迷”二字,用在我等“票友”身上,意义不见得多大。但同为“著名书画家”的于教授“痴迷”了,那还了得?
  “喜欢”加“咨询”,更“理智”的一环,我会“考察市场”。2005年那批朱新建,我毕恭毕敬藏着,舍不得拿出来示人,连自己都不怎么舍得把玩。期间,北京周兄向我推荐朱新建小品,我一看,乖乖,全是极品啊!没犹豫,全要了!“全要了”,因为我坚信“能挣钱”!
  朱新建之前,在世艺术家,我只知道有数的几位。如今几年过去,在超市,有人开始称我为“大藏家”,更有好心推介我的朋友说我是“超市大鳄”。诚惶诚恐之余,我“后悔”自己“手太松”了。
  容易得来,一般不会珍惜,这似乎就是“人之常情”。我收华丛几位时,那价格实在不高,大致不及如今价格的1/50吧。得来容易,转手就随意,觉得谁还有点吃喝之外的“雅兴”,逢年过节,华拓片或丛对联,送件祝贺新年,这事儿咱做过无数次!
  每每与藏界朋友闲谈,都会说起“手松”故事。一次去天津,朋友同贾广健先生谈及当年,先生抬头看看我等,淡淡地说:是啊,但不会再有从前了!收藏的规律,有收有藏,也一定有出有汰,这就决定了“时过境迁”“后悔莫及”事例的频繁出现。收藏而无“后悔事”,可能吗?
  在超市,我比较早提出了“忧虑”的话。忧虑什么?忧虑作品雷同,忧虑作者雷同,忧虑价格雷同。我说,超市,尤其专卖店,这么“雷同”下去”,会很危险。好像最近这类“呼声”多了,甚至还引发了“论争”。论争好,说明收藏在逐步成熟。
  问题是,这种“雷同”说明什么?说明“名家”真的成名了;说明市场真的稳定了;说明能与这批“名家”分庭抗礼的“新人”出得太少了!你能说这不是好事情?
  超市近几年成就之一,就是能逐年推出“新人”。
  超市的希望,就是能不断推出“新面孔”!
  刘远征何国门们,努力!

 

                      2012-7-6 21:09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