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欢收藏。收藏时更喜欢“捡漏”。
最近我一直悄悄“捡漏”,心里偷偷乐得不行。说出来,大家分享?
我正在进行的“捡漏”,三大块。第一,趁老五价格便宜赶紧买!第二,趁市场疯抢朱新建右手赶紧买左手!第三,趁高手被忽视赶紧买精品!
先说第三点,趁高手被忽视赶紧买精品!昨晚就又捡一大便宜。“鲇公”刘云泉,书法、绘画、篆刻,均极一时之盛,绝对当今一流高手。近来“鲇公”略显沉寂,作品见的少了,也不见露面了,是再鼓余勇,准备新的爆发?还是淡入淡出,老僧入定了?我很纳闷,也很挂念。就书法绘画篆刻的“意思”,刘云泉绝对担得起“才子”之誉,他个性十足的书法、灵性充盈的绘画、工整精致的篆刻,曾倾倒多少读者,带来多少欢乐?在“沉寂”的氛围中,刘云泉作品竟然比不过何国门了!昨天见“第一轩”定价销售《刘云泉花鸟四条屏》,没犹豫,拿下了!
至于第二点和第一点,因“捡漏”进行中,不便多说,就不说了。说点“捡漏”心态吧。“捡漏”,是商品社会普遍心态,并不只存在于艺术品交易中。对“捡漏”的基本认识,我总结了六点。第一,“漏”随时存在,捡到与否看眼力,也凭运气;第二,“漏”越来越少,稀缺资源见到就抓,稍一犹豫只能后悔;第三,“漏”不是故事,能讲出动人故事的绝对不是“漏”;第四,“漏”是“潜力”,从长远角度看,潜力巨大就是“漏”;第五,“漏”是“实力”,实力不济靠炒火爆,早晚会被打回原形;第六,“漏”是“魄力”,一切都具备了,还得“敢下手”,摁在自己手里了,才有可能是“漏”。
不谦虚地讲,我抓老五,抓朱新建左笔,抓刘云泉四屏,都有“漏”的着眼点,好日子在后头呢,等着吧!老五的“漏”,在他谦虚,不好意思提价。这种水平的作品,搁某些人身上,一年还不提十回?朱新建左笔的“漏”,在它稀少。一个病了的大师,你就请他放开画,能画多少?刘云泉的“漏”,在他确为大家,而浮躁追风的市场却把他忽略了。远的不说,近三年扶摇直上的几位津门画家,那花鸟水平能望刘云泉项背?我的评价是“还没变苦”,但火爆,价高,这是什么?这就是“泡沫”。还是朝硬实力下手吧,真正的“漏”,在这里。
2013-06-10 11:12:04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