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老家”的美好记忆

(2013-06-08 13:02:31)
标签:

杂谈

分类: 童年记趣

 

想哪儿说哪儿---“老家”的美好记忆

 

  经历过“生产队”的孩子,一般难以忘怀两个地儿。生产队的桃、杏、梨“行子”和“饲养股”。

  桃、杏、梨集中栽植的地方,我们老家叫“行子”。譬如我家西队有一个“杏行子”,大约200亩,数百颗杏树,比较分散,中间空地还可种庄稼。东队也有一个“杏行子”,占地得有400亩,杏树种得整齐,也集中,品种多,有红杏、白杏、桃杏,还有苹果型。不记得生产队种有桃、梨和苹果,倒是村南口一个本家爷爷种了,还有几颗莱阳梨树,一架很大的葡萄架。

  生产队的瓜果行子,我肯定没少骚扰,直到现在,闭眼就能再现当时情景。本家爷爷种的瓜果,我也时刻挂念,但很少得手。为摘到红白诱人的莱阳梨,我亲自研制过不少专用工具:长度得够,还要有勾,勾下再悬一布袋。匍匐半天,趁爷爷眨眼,悄悄伸出竹竿,选定最大个儿的梨子,勾牢,用力,既快,动作幅度又小,控制声音到几乎没有!一串动作做完,那掉下的梨子,正好落入袋中,而爷爷还几乎没啥感觉!难,所以几乎没怎么得手!但精力却下足了,也很锻炼了本家爷爷的警惕性。

  “饲养股”的说法儿是不是对,我没把握,但发音是不会错的。考察最基层机关的科室设置,譬如县政府下面的林业局,下设的各科室,就叫这“股”那“股”,所以“饲养股”的称谓应该不错。“饲养股”是个什么所在?“饲养股”就是生产队饲养大牲畜的地方,为“循环喂养”起见,外围还会有几排猪圈,大牲畜吃剩的饲料和粪便,可积肥,也可喂猪。那时生产队没有拖拉机等大机械,力气活都得靠耕牛和骡马做。那时牛和骡马是有“户口”的,不允许随意宰杀打牙祭。

  忘不了“饲养股”,是因为喜欢逮知了。知了有三种逮法,刚出地皮儿时逮知了爬爬,大人小孩都能办;凌晨四点左右,到老柳树榆树枣树密集的地方逮嫩知了,大人一般不去,有精神头儿的孩子才办得了;技术含量最高的是逮成虫,树上高声歌唱或闷头想事的那种知了,要逮它们得很费点功夫。我光顾“饲养股”,其实就是挂着那匹老马的尾巴丝。弄条竹竿,把大扫帚的竹枝条捆细端,再把马尾巴丝儿系细尖上,打个活扣儿,就能把知了从树上套下来。孩子们经常在“饲养股”出没,没少让那老马受罪!

  现在孩子可玩东西多了,却少了很多趣味儿。说起我们小时候,孩子们愿听,但体会不出其中乐趣。有一次带女儿回老家,家里老羊刚生产两只小羊,白净,活泼,也不怕人,还过来舔孩子小手儿。西邻小爷爷家老母猪也生产了,一窝十六头猪仔儿,满院子跑。一只小花猪直往孩子手里抢吃的,憨憨的,逗人。临走时,孩子非要带只小羊和猪仔回家,说要当宠物养。哈哈,那哪行?

  前几天小叔来德州,说老家要“合村并居”了,以后可能就没有“老家”了。我听后很难过,老家都没了,老家的回忆怎么办?

  斗胆质疑一句,从历史的角度,“合村并居”就那么好?

  读老五《牛柳图》,想了以上的话。留作纪念吧。

 

                    2013-06-08 13:02:31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