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是我的偶像。
好像关于电影的最初印象,就是《秘密图纸》,而里面的女一号,就是田华。所以,当我看到田华这“作品”,没怎么犹豫,就“一口价拿下了”!
我搞收藏十多年,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冷静”---“不见鬼子不挂弦”。任你说的天花乱坠,也奈何我不得!
可是买田华这信札,我没犹豫,从见到,到拿下,不超过半小时吧。为什么?一,机会难得,你以为田华闲着没事常写信扎玩儿?二,不到千元的售价,怎么可能有假?太小看我们的造假队伍了吧?
还有一点让我心仪,就是田华这词选得好:“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往回推时间,我迷恋《秘密图纸》时,上小学,大约12岁左右,田华比我年长大约十五到二十岁,现在该有七十岁了吧?人到这岁数,还以“忙”为“喜”,“难得”啊!
2010年左右,大我两岁的哥哥,先是有了“洁癖”,一天几十遍洗手,手都洗破了还在洗。后来开始护东西,凡是家里新置的家伙什儿,谁都不能动,谁动和谁急!看哥哥这样,一家人都笑,觉得好玩儿,后来医生提醒说,这可能是“压迫症”的一种,得重视。自此才开始关注哥哥,怕出意外。
到我和哥哥一样“特别专注某事”,譬如比我资历晚的一哨人,却先我提拔了正县,我就开始特别专注“级别”,感觉在这问题上,我比窦娥还冤!再回首哥哥“洁癖”,释然了:人都如此,到一定年岁儿,都会有或这或那各种“嗜好”。别小看笑看别人,都有这一天!再譬如喜欢手札,见到名人涂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着魔似地。等。
田华手札说明,退休或离休了的她,以“忙”为乐,觉得“老来忙”是老年人最幸福的事儿!我现在还没到退或离的年龄,但关于“老来退路”,却已想了不少。我觉得,“老来幸福”,最值得追求的,三种。第一,陪儿女过,享受天伦之乐;第二,退休返聘,继续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光发热;第三,彻底告别过去,开始人生下半场精彩的博弈。
田华手札所表达的“快乐”是哪种?不好猜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最喜”,也就是“快乐”。这种幸福观很重要,把“忙”视为“最喜”,既符合无产阶级世界观,又切合老人阶层健康观,值得提倡!
“忙”的效果,可以来自很多途径。有的老人喜欢返聘,能在原单位行走,常与熟人交往,话好说,事好办,高兴!有的老人喜欢跟儿女,帮孩子守守家,替孩子看看孩子,天伦之乐,悠哉乐哉!我更喜欢再开一摊儿,抛却单位,抛却纪律,喜欢啥来啥,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给自己一片完全属于自己的云彩!
今天酒醉,翻看藏品,到田华信札,迷迷糊糊就想了以上的话。
慎勿见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