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哪儿说哪儿---角色转换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长里短 |

2013年,我50岁。 几个问题,一直萦绕脑际,尤其春节期间。
人到50,大概都会考虑退路,除非还“有戏”,譬如在书记或县市长位置,咬牙拼一把,或许还有一番天地。至于一般人,我看就算了吧,有个“善终”就不错了。关于“退路”,这是我“人到50”考虑较多的第一个问题;
有了“退”的心思,随之而来的事情也很多。譬如,怎么对待工作,怎么对待同志,怎么对待领导,这些都比以往有微妙变化。有人会说“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冠冕的话我也会说,甚至比这说得还动人,但有意思吗?这是第二个问题;
工作,进步,这两项大事之外,更大的事情,我正在考虑两点。其一,老伴儿老了,我也老了,按生理卫生课本上讲的,我们都要面临更年期了,更年期是人生一个坎儿,怎么过?其二,我们老了,孩子大了,大了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盘算,很多与我们的想法背离了,怎么办?
考虑了几十年的工作和进步,只怕基本定型了,就这样吧,别强弄,没意思。最后收收官,该自己了的抓紧了,该领导了的抓紧找,得对得住自己,别留遗憾。相信无论哪级领导,都会这样待人待事,不会有大出入的。人都不易,何苦难为别人?但要注意顺利下来,渐行渐远,一辈子高昂着头颅,还得高昂着离开。
倒是家里的事情应该提到桌面认真考虑了。第一,夕阳怎么红?选条路子,马上着手,熟悉套路,掌握知识,结交人员,渐次展开。及早给自己找个玩头儿,别等退下来再给人家打工;第二,角色怎么转?咱老了,孩子大了,大半辈子掌握孩子,现在该孩子掌握咱了,别犟,这是规律。我的打算是,一切听孩子的,看脸色适当表达个人意见,把孩子当领导,坚决不和领导争短长。
孩子大了,“代沟”开始显著显现。春节前后一系列忧虑,仔细想大都与孩子有关。送孩子上大学,原本有一套考虑,譬如,是考研还是就业,或者先就业再考研?是回老家还是去外地,或者直奔发达国家?这些问题在心里折腾无数遍,似乎也早已解决了。但孩子并不买账,人家自有打算。老了的一大表现,就是太自以为是,孩子不按咱的步骤走,咱心里就急得不行。
前几天与“龙吟斋”东海兄闲聊。他有两个女儿,一个读博,一个读研,都很优秀,也都很有主见。我把挂怀的几件事情请教他,他乐呵呵说,不管,也管不了,由孩子去,能帮尽力帮,帮不上没办法。我愣了半晌,突然间就释怀了。东海兄态度尽管消极,却有可能就是最佳答案。回家路上一路琢磨,越琢磨越是这理儿。你以为呢?
2013-2-19
20:14 于镂月裁云轩
前一篇:想哪儿说哪儿---明诠信札
后一篇:想哪儿说哪儿---印象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