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说说卡字卡画

(2013-01-28 07:42:44)
标签:

杂谈

分类: 呆人呆话

想哪儿说哪儿---说说卡字卡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书画界有了“卡”的玩法。
   其实,卡的玩法,几乎与中国书画艺术的内在规律相悖,也就是说,这种玩法不科学。
   印象中,中国书画艺术的载体,最早是甲,骨,石,后来有了简,绢,纸,到宣纸出现并被应用,中国书画讲求笔墨注重意韵的精神追求,才算最终定了型。至于怀素写蕉,那是醉后杂耍,算不得主流。
   中国书画艺术,从实质上讲,我以为改叫“中国笔墨艺术”,似乎更确切。尽管笔墨产生之前,中国艺术就存在,但这并不妨碍“笔墨艺术”的称谓。笔墨艺术的要义,一在笔精,二在墨妙,三在纸神。笔精墨妙,是共识,不说也罢。纸神,少有人专门提及,而中国艺术之所以是中国艺术,最根本的原因,恰在纸上。笔再精,墨再妙,都得幻化在纸上,纸的神奇,是笔墨精妙最可靠的保证。而卡,尽管也是纸的延伸物,但这看似轻描淡写的延伸,却极大地改变或者干脆就是破坏了纸的性能。有人会讲,高手不挑笔砚,也不会挑纸。有道理,但也有点牵强。如果我说,同一艺术家在纸上所能达到的高度,在卡上一定达不到,或者委婉地讲,在卡上操作,其才情的发挥,会大打折扣,大概不会有人反对。
   卡的玩法,我最早在“博艺”网上接触到。博艺总裁杨飚,经常推出江浙书画家的卡片,或字,或画,或字画合璧,搞得很火爆。其时,我刚上网,处处新鲜,把手里收藏多年的华人德丛文俊,一股脑儿卖出不少,都换成了“博艺网”上的卡字卡画,如金心明余久一章耀等。不是说金余章不好,而是说大批买卡的做法值得推敲。
   卡的特点,一是精致,二是小巧,三是易藏,四是好卖。网络书画盛行平尺小件,与卡字卡画特点相通,同样追求一个好买好卖收藏便利。但与平尺宣纸小件相较,这种卡字卡画,又有几大弱点,如线质干扁,构图简显,意韵寡淡,笔墨板浅等。还有,无论国产,还是进口,这种卡片日久是否变色,恐怕也是一大悬念。
   玩卡,在江浙一带比较盛行,有一批爱画卡写卡的艺术家,也有一批爱赏卡藏卡的爱好者。画卡写卡的高手,如金心明等,尽管是在卡上,但在笔下幻化出的物象,同样沉稳厚重,美轮美奂,令人神往。我的意思,艺术家也好,收藏家也罢,如果从事艺术不仅仅是“玩”,那还是尽量少玩卡,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制作出那么神奇的纸张,我们不充分运用,而去玩日本进口的卡纸,那路岂不是走偏了?

 
                         2010-1-17 23:13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