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想哪儿说哪儿--- 一路唱一路写
(2013-01-27 08:27:11)

书法和京剧,看似不沾边,其实联系很多。最起码,二者都属艺术,是一大范畴。再就是,好的书法,和好的京剧,评价标准有相通的地方,看懂书法,可以提高京剧鉴赏能力,反之亦然。第三点,搞书法的,听听京戏,唱京戏的,写写书法,对各自所从事的行当,都可借一把力。
我这题目,起得很大。起大题目来作,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学识高超,驾轻就熟,题目小了,施展不开,屈才;一种,好高鹜远,不知深浅,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题目不大,显不出人家学问;一种,本就是玩儿,信手拈来,即兴发挥,题目大小,纯看心情,认真不得;我属于第三种,努力向第一种靠拢,和第二种不沾边儿,但喜欢第二种的胆魄。
书法和京剧,人民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册很厚的书,题目大概叫《京剧与书法》。七八年前,我买了这书,一直没舍得看。不舍得看的原因,和今天写这短文有关,我怕看了人家的,自己不敢写了,或者影响了我的写作激情。说真的,把京剧与书法联系起来,不是那册书的启示,也不是我的研究成果,而是我见过一位朋友,边书法,边京戏,一直这么玩儿,一玩儿几十年,玩得忘乎所以,玩得有滋有味,且大有玩出大名堂的趋势! 这位已经玩出名堂,正在向大名堂玩的朋友,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书画家于明诠教授。
明诠与我初识,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他带眼镜,我也带眼镜,一看都是文化人,没什么大区别。忽有一天,他的第一招,让我开始对自己的文人身份,产生怀疑。那天,他与高建,也是我的挚友,为一位即将结婚的朋友送一面装饰镜,是代表校方送的,明诠顺手就在镜的右上肩,题了一行长长的毛笔字,那么飘逸,那么轻松,那字写得也好,楞是楞角是角的。从这天开始,我觉得明诠不简单。

又有一天,到明诠家玩,他正与儿子对唱京戏,一老一小,拿腔作势,还真能唱出点板眼。打那天起,就经常听这爷儿俩对唱。再后来,开始看明诠画戏,水墨,水彩,油画;山水,人物,花鸟;大的,小的,不大不小的,不拘题材,不论材质,逮嘛画嘛。那天看到一册杂志,已经把明诠奉为诗书画印文章兼擅的“当代奇才”之一了!
写平尺小品100件时,我希望他精选题材,内容得有意思。待第一批20件到手,其中果然就有两件京戏唱词,这几乎被我猜个正着。我知道,只要你不点题,又让他写有趣有味的东西,他会想到京戏的,因为,唱戏,画戏,说戏,写戏,那是他永远的乐事。边唱边写,那该多么惬意啊。
忽然觉得,明诠的字,写得那么委婉,婀娜,该不是从京戏唱腔中汲取了营养吧?
2009-3-18
18:56 于镂月裁云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