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悠”有三种,一种为己也为人;一种为己不损人;一种为己但损人。如果牵强再加一种,就是"瞎忽悠",既不为己,也不损人,人云亦云,见风起浪,没来由地瞎捣饬。
人这一生,细想就是忽悠。要进步,就得表现,让领导认可,让群众接受,不“忽悠”,达不到目的。忽悠是普遍的,但损人的忽悠,只有少数人去干,目的是要踩着别人的肩膀自己进步,损人以自进。这种人一般很会表现,表面看,比谁都谦恭,比谁都忠心,但骨子里,却极为丑恶,一旦得了势,他尖利的齿,不但会咬群众,连曾经的领导,也绝不放过!
“忽悠”分贵贱,是从忽悠的手段说起的。譬如竹韵斋,几十年不舍吃喝,买进那么多金石书画,要赢利,于是想出一个办法:人们都休息时,趁了酒醉,玩一把“性情”,一篇接一篇《想哪儿说哪儿》,时间一久,竟“说”成了“品牌”,成了竹韵斋的幌子,名气大得很!我说,竹韵斋的“忽悠”,文气,儒雅,启人心智,尽管也是“推销”,但高贵!与竹韵斋相类,如三惜草堂,如抱濮轩主,都是借各自文笔,褒奖人物,点评作品,靠心智引导消费,以心性结交买家,“忽悠”而有道。
既然是“忽悠”,透过手段,得看用心。买卖字画,毕竟不同于研究升迁。买卖字画,顶破老天,也就言过其实一点,赝品说真一点,总不至于伸手去掏人家口袋!研究升迁,有人心思深,会向领导献媚,夸奖自己,夸得象花儿,还不够,就出卖同事,糟蹋朋友,只要能消除竞争,他会千方百计,“忽悠”领导,抓小辫子,打小报告,碰巧人家没辫子可抓,他就会造谣,会中伤,为达一己私利,他会豁出脸面甚至廉耻。
市场经济讲究竞争,竞争实质就是“忽悠”。经济领域讲求平等竞争,书画买卖,个人升迁,也应该有荣辱廉耻规范。买家自己决定是否掏腰包,别人的“忽悠”,顶大也就是“忽悠”;个人升迁取决于组织,坏人的恶口,一旦迷惑了组织的心智,那“忽悠”就不那么简单,而是会葬送人家前程了。
2010-4-12 09:58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