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判断真假的“尺子”

(2013-01-21 13:15:09)
标签:

杂谈

分类: 苦乐收藏
想哪儿说哪儿---判断真假的“尺子”

   以前吸烟,总分不清哪是真的中华,哪是假的中华。后来,朋友介绍,真的啥样,假的如何,似乎还真有些道理。可转念一想,又觉不然,那么清楚的标记,造假者不会模仿?
   后来玩画,总找活人下手,以为活人可以对质,真假立辩,保险。至于古旧字画,则不敢伸手。好象艺术品市场在中国,这水,也特深,弄不好,就呛了,甚至丢了。
   到书店看书,是我茶余饭后最大爱好之一。我读书,很杂,也不杂。最喜欢读的,是历史类,哲理类,最好是幽默类。自然科学类,咱不喜欢,因为数理化是咱弱项。直到今天,上街买菜,算帐,得掰指头。家里灯坏了,得请夫人下手换,咱不敢动电。再,就是读艺术类,鉴赏,实战,都看,特来神儿。
   书画鉴赏其实很难,没有相当功力,不敢张嘴,更不敢动手。到超市赏画,常见指认真假的贴子,心里觉得佩服,读得也认真,反复看,还对照。日久发现,这类贴子纠纷也多,有时唇枪舌剑,乌眼鸡似的,说明对真假的判断,很微妙,说不好就惹麻烦。
   几位敢惹麻烦的朋友,在判断真假时,心里必有把尺子。我关注的焦点,就是这“尺子”。常言,干啥说啥,喜欢字画,喜欢收藏,就得研究,就得明白。书店里有这类书,也买过读过几本,但总觉不得要领。就象看烟,真假的差别,如果那么清楚,造假岂不非常简单?看书画真伪,我以为也如此,那些专门的讲解,越发让我不敢往深里信。我觉得,造假技术突飞猛进,对真或假的判断,那把“尺子”,该是“绝密”一级,不能公之于世的。
   判断真假的“尺子”,因人而异,有多少名家,就有多少“尺子”,而且长短不一,宽窄不同。一般情况,即便职业鉴定家,也只能对某一时期的某几位艺术家有感觉,手中的“尺子”,也就那几把,离开特定范围,什么也说不得的。常听人介绍,某某先生是研究谁谁的专家,潜台词就是这位先生有这么一把“尺子”,可以看出谁谁的真伪。见过个别著名人士,号称鉴定大家,不管谁的物件,给钱就敢接,就敢说“是”,就敢写“签定书”,其实很丢脸的。
   对于书画鉴定的票友,那把神秘的“尺子”,更象“心领神会的小秘密”,从一个点,一条线,一个纸头儿,一笔瓦片,或许就能看出学问,断定真伪。突然想到山东故人韩复榘,据说他签批重要文件,笔下学问,是一枚针,笔锋落下,会在点画中间留一针眼,哈哈,这针眼,可辩真伪啊!好象欧阳中石写字,用纸很讲究,四尺斗方,总要裁下一条,据说也为防伪!可惜我没闲钱买他字,无法验证这话真假。

                            2009-6-7 11:33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