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印象中,不能忘却的,两种感觉。
第一,跑来跑去。这年3月,几位领导基本到位,许孔齐武侯刘王,各把关口,忙得不可开交。仨办公地点,市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财税局;高速公路管理处:规划建设局;宋官屯镇政府东侧沿街二层楼:一楼,经济发展局(招商局)。我是办公室主任,该在建设一线,却在市里,“跑来跑去”的感觉就特别深刻。一,没车,人又少。市委市政府没完没了的通知,光靠同志们,拿不及时,我也得亲自骑车去取;党工委会议开始在市里开,后来到工地现场开,我得记录啊,18里路程,我得骑车往返。到我卸任办公室主任,经我手记录的《党工委管委会会议机要》近200期,还有一年一套的《大事记》;二,没手机,只有传呼机。不管在哪里,干什么,一有传呼,赶紧满世界找电话,听指示,传信息,安排事务。直到1999年,我这办公室主任才有了工作用车和手提电话,才可以比较不忙地安排工作;三,没成手,只好亲自起草材料。跟领导多年,又一直主管文字,就形成了习惯,大的讲话和上报材料,必须我亲自写,否则领导不放心。直到调来贾长群,我才逐渐解脱,由他起草初稿,然后我来润色把关。这期间,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老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第二,没着没落。这说的是心情。我一直很佩服许传忠书记,其中一点,就是他敢于并善于开创性思维和工作。很多年以后,社会上个别人,对当年做法有“微词”,我很不以为然,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历史地看问题,那时的想法和做法,是那时最好的想法和做法,没有经历,凭空想象,止于想象,害人,也害自己。我的“没着没落”,一,坐办公室时间长了,到开发区后,突然没了那把椅子,心里不踏实;二,写讲话多了,脑子里有了套路,突然换了时空,不知如何下手;三,一张白纸好做文章,那是毛主席说的,对少数人适合,对多数人并不适合。碰巧,我是那不适合的多数人之一,于是很迷茫,少了往日的豪情;四,办公地点的分散,让办公室的工作很被动,顾此失彼,乱无头绪。我自认很敬业,几乎把家里的事情都放下,全身心在做开发区的事,但做得不透亮,不洒脱,领导也不真正满意。
2010-4-30 22:06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