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镂月裁云
镂月裁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204
  • 关注人气:8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艺术品鉴定的基本素养

(2012-12-22 23:16:44)
标签:

杂谈

分类: 苦乐收藏
想哪儿说哪儿---艺术品鉴定的基本素养

   2012-2-20 21:24  ,一位斋名“晋元斋”,并且用魏老遗像做店标的朋友,以《魏启后八条屏求鉴》为题,在《中国书法超市》之《争议\投诉\鉴别》板块,对“马教授的店”所藏“魏启后先生开三---《八条屏》 提出“求鉴”。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贴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震动超市收藏界几十位朋友参与探讨求证,成为2012年以来影响最大的“热帖”之一。截止2012-2-24 14:03,关于魏老《八条屏》,“晋元斋”的指责及存疑,已经有了“一边倒”的认定:真品无异!围绕“求鉴”的跟帖,也渐渐少了,问题似乎也应该“尘埃落定”了。
   作为当事者之一,我参与了此次论争,也讲了个人意见,在决定“不再争论”的基础上,对此前论争过程中的一些“亮点”和关键论题,我想分几个专贴综合整理一下,为以后此类问题的解决备个范例,这应该是有意义,也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事先说明,整理几个论题的做法,只是“提炼范例”,为自己,也为热爱收藏的朋友提个醒:类似“求鉴”“存疑”的帖子,问题应该怎样提出,解答应该怎样展开,结果应该怎样面对,以及鉴别书画的常识,等等。牵涉到朋友的跟帖,是因为说事儿需要,既然你说了,就不怕咱引用,我是这么理解的。
   我觉得,“晋元斋”“求鉴”,以及随后发出的几个帖子,经大家一番论争切磋,最关键的问题,至少有五点:第一,“晋元斋”“求鉴”魏老作品的身份界定;第二,“晋元斋”“求鉴”魏老作品的问题依据;第三,“晋元斋”面对网友论点的应对态度;第四,“晋元斋”对待鉴定结果的心理承受;第五,“晋元斋”经此论争之后的网络面目。等等。
想哪儿说哪儿---艺术品鉴定的基本素养

   其实,但凡这类“求鉴”或“质疑”,前四点都是关键。至于第五点,太过特殊,好像超市关于身份的笑话,仅此一例,绝无仅有,也算一大风景吧!作为问题的提出者,事先应该有“扪心自问”的心理暗示,得明白:我提这问题是否合适?我手里掌握的材料是否经得住推敲?一旦遇到反面的强烈的论争我能否接受?争论的结果对自己不利或者干脆就是我错有没有胆量接受?既然是“求鉴”,就得让人说话,就得听人说话,不同意可以,拿出理由,拿出证据。说服不了对方,自己证据不足,质疑失败,就要接受下来,这是最起码的素养,否则就别接触鉴定这行。

   先提出问题,再分头展开。这次先到这里。

 

                           2012-2-24 15:44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