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得有“存疑”的胸怀和手段

(2012-12-22 22:56:50)
标签:

杂谈

分类: 苦乐收藏
想哪儿说哪儿---得有“存疑”的胸怀和手段

   今天周日,又把“晋元斋”(下称“老晋”)“求鉴”及相关的帖子看了一遍,顺便归纳了
一组数字,请大家看看,或许对以后收藏及鉴赏有帮助。
   2012年2月20日21时14分,老晋以《  魏启后八条屏求鉴》为题,在“中国书法超市”之“争议/投诉/鉴别”板块发帖,这是此次论争的开始。此后,老晋又连发4帖,题目分别是《  再看马教授藏八条屏 》《  不看作品 看资料 怪哉 哈哈》《  这样一数基本知道了托的组织结构和主要成员谢谢》和《  请大家看看八条落款“启后”两字》。作为马教授藏“魏老八屏”知情者之一,知寒堂也以《  关于马教授的魏启后八屏(用作品本身来说话,加上了高清对比图)都不用吵架为题加入辨识行列。到2012年2月24日21时14分,正反方辩论趋于平静,结论也水落石出。
   从2012年2月20日21时14分,到2012年2月24日21时14分,此次辩论历经96个小时,期间,很多网友几次十几次几十次跟帖,或提问,或质疑,或求证,或声援,对“魏老八屏”给予极大关注。有的网友直到深夜还不愿下线,时刻关注事态进展。作为“魏老八屏”持有者,我很感激,也很振奋,在此谢谢大家了!
   老晋“求鉴”5贴,知寒堂1帖,相关一共6个帖子。我认真统计了下,96小时内:1.点击9262次;2.跟帖302个;3.参与跟帖43人;4.确认“魏老八屏”为真迹者40人,态度不明朗者2人,坚持看假死不回头者1人也就是老晋(个人以为,老晋应该也后悔了,只是碍于面子不好改口而已。其实没什么,求鉴嘛,真假都是结果,愉快接受才对)。
想哪儿说哪儿---得有“存疑”的胸怀和手段

   从这组数字看开去,我觉得有七点值得大家重视:

   第一,魏老作为伟大的书法家,其威望崇高,其地位牢固,任何关于魏老及其艺术的论争,都会引起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
   第二,魏老作品数量巨大,市场上也确实存在大量赝品,如何鉴定真伪,是收藏界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
   第三,“求鉴”的提出,问题的展开,论据的搜集,结论的得出,都需要有见解,有学识,有胸怀,否则就不适宜参与其中;
   第四,面对一件作品,“按假”展开辨析可以,但“按假”并不就是假,其后一系列的论证,都得拿出靠得住的论据,想象不行,信口雌黄更不行;
   第五,鉴定得看原件。所谓“魏老专家”,必须曾经过手无数真迹,包括研读尽量多的魏老著作,对其不同时期的典型风格也有研究,否则风险极大;  
   第六,网络时代,假如“看图说话”,一定要注意“图”的清晰,丰富,和准确。老晋“气昂昂”发帖“质疑”,落得灰溜溜大败亏输,重要原因之一就在“图”上。他的引用,图小,模糊,又是局部,犯了鉴定大忌,以此为据说事儿,太冒险了!
   第七,敢于接受失败。书画鉴定是极其复杂极其劳神的事情,孰对孰错得比内功,“一眼真”“一眼假”看似简单,其实是有极丰厚学养积累做基础的。学问不足,眼力不到,看错了,没什么,以后注意就是了。但得承认,虚心认错,即便说声对不起,又有何妨?都40:1了,还苍白无力汗流浃背争辩,貌似“坚持”,实在是没有接受失败的胆魄和胸怀啊!
 

                                   2012-2-26 19:34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