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起,我开始写点小文章,先是写在笔记本上,写了有5本,近60篇,大都是骂人骂事的。那一时期心情特差,写出的东西也250,但解气,写完骂够,高高兴兴该干嘛干嘛。
后来,见淘宝网有一个网络平台叫《中国书法超市》,可以到上面贴图,卖了挣钱,卖不了赚吆喝,碰到喜欢的,还可以买点东西,比直接去书画家手里拿还便宜,于是就请夫人在这平台开了“竹韵斋”网店,也就是后来因故改称的“十万莲花堂”。
网上生意,最重要的是人气,人气好,点击率高,跟帖的就多;反之,点击率低,跟帖的也少。一个网上店铺,生意好坏,几乎都可以从这两点上看出究竟。刚上网开店,要红火,先要做的就是哄人气。譬如搞活动,一个接一个,吸引眼球就行。前几年的活动,一是请名家写斋号;二是请名家签名售书。因是促销,所以价格便宜,来看来参与的就多,对提高店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竹韵斋”很快成名。首先咱东西好。现如今叫得响的中青年,几乎都有。“三惜草堂”宝林兄在我开店的第三天,就买走华人德小字题跋四尺条幅2件、丛文俊四尺长跋篆书对联一批,既让我尝到挣钱的滋味,也让我享受“被夸”的得意;其次咱盯得紧。反正工作不忙,农业也不是政府该多管的,就在网上泡,每天直到把网上顾客全泡走,咱才洗洗睡。
“竹韵斋”成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善于“忽悠”。开始“忽悠”是跟帖,自己的,别人的,多多跟进,幽它一默,怪好玩的。“忽悠”一段后,就把稍长的、有点意思的跟贴编撰成文章,后面跟几幅图片,既有趣,又促销,很带劲儿。这种文章很杂,没有主题,也没法分类,不知怎么就定了“想哪儿说哪儿”的题目,一直这么写下来,近500篇了。
有一次去济南见明诠,手头恰好有这文章的下载件,顺手拿一套。老朋友见面的真情假意叙完,临走把这东西留给他,羞答答请“斧”一把“正”。这事本来就没当真,过去也就过去了,没准备“下回分解”。但有天夜里,明诠来电话了,很高兴很激动的样子,说我那文章他读了,没想到我这作官样文章的,还会写这种东西!他说,照这样子写下去,别停,也别要求“专业”,想什么写什么,自然放松,兴许会写出门道。
这杂七杂八的文章,到今天,有了规模,有了体例,甚至有了风格。网上网下很多朋友爱读,艺术家朋友还有愿意请我写介绍文字的。有朋友鼓动我结集,说这种文配字画的书,读来不累,有趣,尤其这批文章短小,幽默,耐品,真的出版或许会畅销。
我的想法,出书自然好,闲来无事,出出书也算个事。但我毕竟在职,无事也得装有事,真把书出了,就好象真的无事了,于人于己于事业,都不好。所以,我准备再写几年,凑够1000篇再说。先前的500篇,从今天,不妨“整理”起来,为出版做做准备吧。
2012-12-17 23:55:28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