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围城》让我想到的

(2012-11-30 16:37:07)
标签:

杂谈

分类: 汉书下酒
想哪儿说哪儿---《围城》让我想到的

  曾经以《私奔》为题写过几篇文章,关心我的朋友立马“惊诧”,短信无数,电话若干,“斥责”我:“不能如此堕落”!还有少数“知己”,悄悄问我:“那mm是谁?,得手了?"很吃醋的口气。怎么说呢?很为难。
  钱钟书先生写过一部小说,叫《围城》。《围城》火爆之前,钱先生早已“泰山北斗”了,他“之所以泰山北斗”的理由,我不甚了了,倒是这部“雕虫小技”杂耍式的“玩意儿”,才让我开始知道钱钟书其人。
  我读《围城》的时候,很多朋友还不知道有这书,个别知道有这书,其中的90%又以为是讲围棋的专著,建议朋友“没事翻翻,或可陶冶性情呢”!没笑话谁,想说的意思,是这世界大了,至于“哪块儿云彩能下雨”,聪明如钱钟书,也未必能说得清。
  《围城》的好,我只记住三点。尽管有朋友见我“说三”就烦,但没办法,关于《围城》,我就记住三点。开篇杨绛一句话,算是对这部书的诠释,讲的好。谁想知道?自己去翻。此其一;书中男一号叫方鸿渐,语言幽默,行为乖张,还有“恋爱企图”,让我记忆深刻。此其二;至于女一号叫什么,想不起来,但是漂亮,至少在方鸿渐眼里漂亮。此其三。实在往深里抠,第三点印象也了了,顶多算一半稍强。也就是说,著名非常的《围城》,在咱眼里,也就两点半“精彩”。
  钱钟书“百忙之中”有闲心写“闲书”,又取了这么稀奇古怪的书名,有深意?想这问题时,突然为杨绛感到些许“不平”:钱钟书走了,夫人操持出书,还满怀深情写下扉页那句话,我隐隐约约有一丝担忧:“围城”难道全是讲的别人?这心思挺吓人,不讲也罢。
  “突围”的欲望,钱钟书写得很“艺术”:反复咀嚼---索然无味---设法突围!这是不是人的普遍心理?或者说,保持渴望,保持神秘,保持新鲜,是预防“索然无味”的关键?“突围”的想法做法很普遍,谁也别自认清高,扪心自问,你不想“突围”?
  胡乱想“围城”,又想到收藏。我觉得,长期的“雷同收藏”,最终会导致藏家的“甩卖”:不刺激了,没意思了,还留着干啥?基于此,建议三点:第一,艺术家要时刻保持创新欲!第二,收藏家要及时更换藏品!第三,评论家要不断推出名家新作!
  《围城》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写出了一种普遍现象:无论你是哪个阶层、哪种职务,只要读它,就会产生联想,就会心醉神迷。建议搞收藏的朋友,尤其正在进货上架的朋友,抓紧读读《围城》,读明白这部书,对收藏,对交友,对事业,都有帮助。

   2012-7-26 21:39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