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想哪儿说哪儿---天上没有“馅饼”可掉
(2012-11-27 21:52:10)

网络交易,是当下最火爆的经济形式之一。
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这几个问题的起因,或者是网络特点本身造成,或者是买卖双方个性使然。问题出现了,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心存“侥幸”,凭“捡漏”心理完成交易。而这“侥幸”及“捡漏”心理,已经被无孔不入的牟利者看穿,并在实际交易中一再出现,防不胜防。
其一,网络交易凭什么?凭卖家描述,凭图片显示,凭双方信任。这里的问题,“描述”,很可能会有失客观。卖家卖东西,一般会有“王婆心理”,这心理你能说不对?“图片”,很可能会掩饰“不足”甚至“企图”。譬如,通过读图,买家很难辨别书画是“机器裱”还是“手工裱”,更难辨别是“原件”还是“水印”;再就是双方互信所能达到的程度。毕竟是网上交流,不能直接见面的网友更多,这种“网上诚信”究竟能达到几“A”?
其二,长期行走网络,会滋生一些“网络病”。譬如扎堆买东西,大家都买我也买,要说看明白了,还真不一定。买了,藏了,并不是读懂了,更大成分是“被裹挟”了;捡漏心理,对网上偶尔的“馅饼”,总有一种幻想,以为老天还会“往下掉”!在捡漏心理驱使下,往往忽视了“馅饼”背后巨大的“阴谋”或“陷阱”;跟帖少了,问价少了,心里会落寞,甚至心慌。今年市场较冷,很多人坐不住了,是不是还有“撤资”苗头?我今年经营不错,但受大盘影响,心里的彷徨却也存在。
其三,网络与现实的结合是个课题,怎样破解这课题需要研究。成熟的做法,两种。第一,只把网络当做出售平台。精彩画廊,凤凰画馆,好像从来不在网上购买作品,他们在超市只做一件事---销售;第二,专营与网购结合。龙吟斋,竹溪山房,算是做得出色的。这一路的“好”,不在他专营了谁,而在他网购了谁。譬如竹溪山房,进出朱新建品精量大,那眼光魄力值得钦佩。坦率讲,我更倾向两相结合的做法,如果网上有价格便宜的真迹在售,咱何苦非要哭着闹着到作者手里高价买?
还有上不了台盘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些匪夷所思的“短信推销”。经常接到网上或手机短信,说急用钱,要低价销售xxx作品,然后发图给你,有的还直接把作品寄来,先验货后付款。我觉得,这类“馅饼”还是尽量别捡,偶尔捡了就捡了,千万别想一捡再捡,毕竟这“有故事的买卖”风险太大。
2012-11-27 21:45 于镂月裁云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