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书画收藏的几个“凿死铆”问题

(2012-11-24 15:56:33)
标签:

杂谈

分类: 苦乐收藏
想哪儿说哪儿---书画收藏的几个“凿死铆”问题

   网上见石开刘彦湖作品,按店主要求直接联系卖家。

   卖家很快回话了,三件打包70000元!还没等我回复,卖家又一短信:东西不错,价也不便宜,哈哈。你怎么看他二位最新作品?很多人觉得充满钱味!
   我赶紧回话,两层意思。其一,刘两件早期斗方,再加石一付四尺早期对联,索价70000,贵了;其二,有钱味就对了。假如你我写字能换钱,一样也会铜臭无比!
   我回答卖家的话,字面一层意思,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既然联系人家,说明喜欢人家藏品,价格合适也就拿下了,怎好再说其他?背地里还有一层意思,表示卖家所想自己并不完全认同,只是不好明说,如此而已。
   在书画收藏问题上,我有几个“凿死铆”的问题。第一,“早期作品”就不好吗?谁有山东魏启后早期作品,尤其是那种简味十足的作品?那属“早期”,却也实在是魏老“扛鼎”名作!第二,成名书画家不该有“钱味”,市场经济条件下,谁能没有“钱味”?
   譬如我联络的这位卖家。他委托超市朋友“代售”石开刘彦湖作品,却又不“全权交办”,价格等重大问题,只能同他直接沟通。这里的关键,他要了解网络交易现状;他要有个合适底价。而从沟通情况看,他一无所知,仅凭一己之好在胡乱“谈判”!
   我与这位朋友交流几个来回,交流的“重点”,一是,早期作品好孬,实在不应是个问题;二是,作者成名后作品风格的变化,不应直接和“钱味”挂钩;三是,成名作者为金钱调整创作方向,社会只能理解,没有指三道四之必要。
   个人意识里,金石书画所谓“名家”,存在两种发展态势。一种,本来很富足,在富足中求“雅趣”,而后成名。这类人对财货视若无睹,也最有可能达艺之高境;一种,贫困交加,为温饱,为富足,为出人头地,而拼力而为,则极易堕入“铜臭”之乡。
   说这许多,只是要说心中所思。石开刘彦湖两位高人,一直是我心中偶像,只要是真迹,不管早晚,都是宝贝,都值得珍藏!客观讲,石刘二位成名前,作品里有更多自我趣味;待其名满天下,自信满满,作品市侩气铜臭气多了,也可理解。
   石开近作过于“板”了,成熟之外,少了些许天真烂漫。所以,要收藏,朝五年前作品下手。篆书,收平尺四五字至多十字内作品;小行书,要中锋侧锋交替使用浑然一体妙趣天成一路。至若匠气了的多字篆书及中锋小行书,不要也罢!
   刘彦湖的问题是“不定型”。对平尺作品已经突破万元的书家来讲,今天这风格,明天那特点,无论如何是个大问题。个人琢磨,刘彦湖近年致力八大,是对自己当初取法有疑问,要补课?补课很对,问题是把“不成熟”投向了市场,这很危险。
   从这几点认识讲,那位开口要70000元的卖家,在对石开刘彦湖的认识上,实在也有“独到之处”。但我要提醒一句:石刘早期作品再好,其价格也绝不会高过最新作品。

                                    2012.11.24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