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华兄带队公干,恰好我接待。工作之余侃收藏,颇有同感,也受教益,略记之。
论收藏下手快捷,大家公认的,德州有十几位,郑兄之外,还有一位曹兄,我熟识。其他,只是听说,没深谈,不知深浅。
十七八年前,德州搞过一次书画展赛,展件留在高扬处不少。那时我刚接触书画,还谈不上收藏,对作品的高低优劣也没认识。但是爱看,爱听,只要有行家说,我会如饥似渴跟着琢磨。
高扬,是德州书家高吉杰的儿子,专做书画装裱,有一定功夫。我和高老师熟,和高扬接触就多。那批展件堆在高老师家里,常有爱好书画的朋友来看来挑,合适,喜欢,也有买了收藏的。
第一次接触永华兄,就是在高老师家。高扬抱出那批展件,永华兄逐一打开来看,还指指点点,说些可观之处。好像还有一位朋友,是慕名而来,大约是请永华兄掌眼,要买几件作品的。
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花鸟,四尺斗方,很热烈的画面,画的雨荷,墨叶红花,还有一只翠鸟。永华兄说,这画的作者我不熟悉,但看这几笔翠鸟,功夫不错。再就是整幅作品很团练,有张力,不错。就这几句讲,我觉得很有趣,也就记住了永华兄。
再后来,接触多了,对永华兄认识也更加深入。原来他业余爱好很多,书画之外,还涉及几大门类。没记错的话,最早的德州收藏家协会,该是以他为主建立的。还有一个记忆,就是他致力收藏书画扇面,且大有成绩。
有这些话题铺垫,尽管很久不见,却见面亲切,话也投机。他说,收藏形势变了,对收藏的关注比以往略淡了些。为什么?现在是市场了,价高拿不动了。再就是鱼龙混杂,不少东西到手就是垃圾。
他绘声绘色讲他的藏品,讲舒同手札,讲于希宁梅花小品,讲先求舒同手札,再持手札去请于希宁梅花小品。那份享受,真把我等听的人馋得不行。我也觉得,收藏得有故事,有故事的收藏才有味道。
他讲扇面,特别讲到扇骨。社会上搞收藏的朋友,很多人喜欢象牙红木楠木或花梨木扇骨,其实最好的扇骨,他认为是竹子的,尤其湘妃竹,时间越久越润,乌油油很厚实的暗红,越看越耐看。
谈到我的收藏,他感兴趣我的方向。对当代中青年书画家的收藏,他觉得我眼力不错,假以时日会有大收获。他又特别提到我的博客,说时常上来看看,文章写得中肯,对书画的评价拿捏得到位。
近几年不怎么涉足收藏的说法,他说得有道理,但我将信将疑。我的感觉,收藏如果是为谋生,或者是为挣钱,可能做起来会很辛苦,因为买空卖空的一般操作,不怎么适合书画金石。收藏需要时间,没有“藏”的过程,很难见到收益。至于以赏为主的收藏,怎么可能会收手?
说到我的小品收藏,他建议我精心装裱,到北京著名的装裱店装裱,做到尽善尽美,这样是藏是转都好。这一层我还真没想过,我更喜欢软片收藏,不折叠,轻轻卷成筒,或者平放在特制的盒子里,方便看,也方便邮寄。精心装裱的做法,我考虑更适合于藏品。尽善尽美的册子,于夜深人静时摆上桌面,那该会是怎样令人舒心惬意的高级享受?
2012-10-19 13:42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