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 耘 与 收 获

标签:
教育宁安宁安一中校庆 |
分类: 名师风采 |
耕
http://s2/mw690/b88836f3tcf9c89f5c591&690
我于1975年1月参加教育工作,1995年7月调到宁安一中。回顾十七年来的一中教学生活,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感受颇深,收获也颇多。这十七年饱含了我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这十七年充满了我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在这十七年中我共送走了十二届毕业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如何和学生一同进步。以下就是我的深刻体会。
一、敬业是教师的灵魂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师的灵魂就应该是敬业,因为他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很辛苦的群体,如果没有一定的责任心,教师这个职业是很难坚持的。而当你选择了这个职业,你就应该具有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个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国家的教育事业负责的觉悟,你就应该对这份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不是一个青出于蓝的问题,而是一个青胜于蓝的问题,所以当一名教师应该具备敬业精神,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是我们深受学生尊重的前提,是我一直恪守的教育理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真正的付出了才会无怨无悔,也只有真正的付出了,才会在收获时倍感充实与幸福。让我感到很荣幸的是所教学生朱峰在全国化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排名省前十名。2000年所教班级高三四班化学平均成绩115.9分,名列牡市榜首,学校化学总成绩位居牡市第三名。我本人也在1997年荣获省级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奖,1999年、2002年、2009年等多年获得牡丹江市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师称号。
二、班级是教师的战场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活动;同时,学生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主要日常活动。良好的班级建设不仅是关系到班级建设的小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学校发展的大问题。而一个班级的好坏,班风是关键,没有良好的班风,是不可能抓好学风的。
在班风建设上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健全班级制度;三是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我在接班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班级的现状,依据《教育法》和一些相关的法规,以及我校的《学生须知手册》,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交给全体同学讨论通过后实施,对上课、自习、值日、住宿等都有较严格的规定,让大家来监督执行。感触最深刻的是2005年刚接手高三十班,当时这个班级很乱,迟到、早退、打架、上课睡觉现象常在,成了学校的老大难班级,通过健全班级制度,精心管理,在高考中成为了全校进入本科线人数最多的班级。另外,对在各方面取得进步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和个别谈心等形式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收获最大的是2010年臧兆辉、孙严谨(辅导生当年高考成绩分别为297分和315分,当时学校拒收),经过一年的辛勤培育,他们分别考入了黑大和北京化工大学。同时又通过校史教育,使同学增强做一名一中学生的自豪感,用清华、北大等名牌学生给班级同学们树立榜样,通过个别谈心给每名同学明确不同的理想和目标,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踏实的工作作风、诚信的做人原则来感染学生并树立教师的威信。
十七年共送走毕业生12届、数千人。2000年的高三、四班,考入本科30人,重本9人;2001年高三、十四班,本科上线61人,其中刘伟亮考入北大,30人考入重点;2004年高三、八班,进入本科35人,11人考入重点,李冬玲考入清华;2005年高三、十班, 500分以上就40人,进入本科线28人,重本3人;2006年,所教学生褚丽恒考入北大;2008年,所教班级50人,14人600以上,其中一人考654分;2009年,高三、二十三班69人,40人考入重本,其他29人都进入本科线,实现了全班考入大学本科的梦想;2010年,所教高三、二十班,18人重本,44人进入本科,共计62人;2011、2012年所任尖子班化学成绩优异,名列前茅,2011年所教学生杨景鑫化学成绩高达99分。这些成绩的取得,有自身的努力,也有校领导和学年主任的信任,还有科任教师的鼎力支持。当2002年、2004年被评为牡丹江市优秀班主任,我又一次收获了教育工作的成果,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
三、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根本,上课、评课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途径之一。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追求严谨、实效、创新的教风。广泛阅读教育教学资料,深入钻研,强化“功在课前,效在课内”的意识,着力优化课堂教学,认真解读新的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理念。在备课方面,坚持“十备”,做到“六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六为六重”;讲课时情绪激昂,精神投入,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读书、思考、讨论、探究一以贯之,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每堂课都要求学生知识上有所得,方法上有所获,能力上有所长,行为上有所显。
1999年我被评为宁安市教学能手,1999年获全国化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奖,2001年获市巾帼建功教学能手称号,2001年获省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2007年被评为省级竞赛优秀辅导员。2010年获东三省优秀指导教师奖,教案获牡丹江市优秀奖。
所教学生李冬玲现任清华大学大学教师,李然在国家国土资源部工作,张可任中国联想集团总会计师,朱峰任吉林大学教师,廉春波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数学系教师,邢雷大学保送留学加拿大,于淼留学瑞士,王玥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朱晓英、李雪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唐婷婷在厦门大学读书。
回到宁安,进行家乡建设的有劳动局的付瑞,市政府的颜强,公安局颜鹏,国土局金磊,也有一些学生回到宁安一中任教,如李冬梅、韩莎莎、阚蕊、邓旭琨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各组的骨干力量。
四、教研是教师的前途
人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你要牢记一句话:给人一碗水,自己首先得准备一桶水。无论你的语言多么有魅力,无论你多么敬业,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它是一个教师的底气,因此,我从不放弃对知识的学习,这不仅包括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觉得你的知识是那样的渊博,你是那样的有才华,心里佩服你,才会认你为师,否则你就会丧失威信。
教师的职业追求是什么,说现实一点是如何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授课,那么知识永远得不到更新,思想得不到洗礼,他迟早会像细胞一样的衰老,我们只有大胆的改革创新,才可能避免对知识的机械化操作。但是如何创新,如何改革,教学研究为其提供理论的保障,因此要想与众不同,要想成为一名名师,教研是必经之路,这也是我工作以来不曾放松的内容。
1999年被评为宁安市教学能手,2001年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及市级九五课题研究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同年获建功教学能手称号,2003年获省级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五、培养后学是领头人的责任。
多年的勤奋耕耘,多年的踏实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鼓励。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师荣誉,同年获东三省优秀指导教师奖。团结协作互助,共同提高水平,更让我觉得充实的是作为教研组组长,能带领全体老师集体备课,探讨教学的新路子,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师的工作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阵地,就一定会有丰收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