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支撑小程序挣扎生存的三大动因居然是?

(2017-09-29 13:15:04)
标签:

杂谈

随着“互联网发展下半场”的到来,BAT等互联网巨头已经完成了对于规模化共性市场的横向瓜分,人口红利的市场要素已经消耗殆尽,“下半场”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对于分众市场、个性化需求、以及低频度需求和高场景性需求的深度挖掘上来。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时而至,以解决利基市场中细分需求的定义与定位,及其传播路径和供需场景的构建等等问题。

场景——作为所有这一切的“接触界面”——便逐渐发展成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种核心要素。信息碎片化、媒体融合化、用户数据化等改变,正在构建起一个数字化的场景环境。在此背景下,立足于契合线下场景和线上流量、内嵌于超级APP微信的小程序便应运而生。

这款以“无需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著称的应用自诞生之日起,便植根于线下场景,通过构建场景空间,极大地释放了用户的消费潜能,改变了用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小程序秉持着体验为王的价值观和少即是多的产品逻辑,以二维码为入口,通过线下扫码、微信搜索、公众号关联、好友推荐、历史记录和附近门店等六大接入渠道,重构了消费场景。

在用户体验方面,小程序相比APP无需下载安装;相比H5有更好的UI交互表现;相比微信公众号没有粉丝概念,不会骚扰用户,对于用户来说更为友好和方便。

1.技术演进的趋势:Web3.0逻辑下的场景时代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经历了Web1.0到Web3.0的技术演变。

Web1.0时代属于门户网站时代,它所解决的核心诉求是内容网络的互联互通。门户网站单向传播新闻和信息,用户数、点击率、流量是判断门户网站优劣的衡量指标。

Web2.0时代是以社交为最大特点的互动社交时代,它所解决的最大诉求是人与人的连接,从而形成了人与人连接的巨型网络,它极大地减省了人与人沟通的通讯成本,使人际人所蕴含的种种价值资源科被检索、被发现、被激活和被整合。

Web3.0时代则是以场景、细分、垂直和个性化服务为特征的场景时代,它解决的重点人与人、人与内容和人与环境的连接与匹配的问题。五大场景技术的配合和联动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提高了预测的精准性;并且场景设备特有的记忆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和智能的服务。

社会学家戈夫曼的场景理论认为,媒介、场景和行为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与互动关系。而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观点则指出,媒介并非仅仅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环境中的人们传播信息的工具,其本身就是环境。

约书亚·梅罗维茨综合戈夫曼的场景理论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中提出了“新媒介-新场景-新行为”的关系模型,他认为新的传播媒介的引进和广泛使用,可能重建大范围的场景,并需要适应新的社会场景的行为。场景理论的学术观点及其论述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到印证,及时性、双向互动性的传播特征使得互联网的“时间消灭了空间”已经成为现实,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得以重构。

正如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所言,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这五种技术力量将会引领互联网在未来25年走进新的时代——场景时代。

场景时代下,基于“场景五力”的各种信息知之甚详,理解有关用户是谁、正在做什么以及接下来可能做什么等场景,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服务,以便更加符合每个人处于具体情境中所产生的所谓“高场景度”需求。

场景时代所带来的重大变化首先体现在“定制化体验”的普及。个性化的服务是针对用户特定时间、地点和其他特点场景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私密性和智能性,降低了用户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

单一的APP难以满足用户多样的需求,而安装过多的APP则对于经营者而言不但开发和维护成本过高,而且对于用户而言也显得过于繁琐,甚至混乱。因此,以小程序为代表的“轻应用”便应运而生,它恰好符合了Web3.0时代下用户的碎片化、多元化需求,进而演化为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演进趋势及用户使用潮流。

2.个体需求的登场:移动硬件的普及奠定了个性化服务的基础

CNNIC于2017年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

上半年,各类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场景更加丰富。其中,手机外卖应用增长最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74亿,较2016年底增长41.4%;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线下场景使用特点突出,4.6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

占比高达96.3%的手机网民预示着移动互联网的极大程度的普及,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在硬件层面实现了场景构建,从而为后续的场景服务和消费奠定了硬件基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个人被最大限度地激活,以往依靠传统机构和平台的势力被逐渐瓦解。

在移动硬件普及的助力下,个体的差异化需求的出现势必催生能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应用程序,小程序作为扎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轻应用,其较低的进入门槛吸引着海量商家的进驻。线下商家可以自行开发小程序,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3. 场景适配成为关键: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核心目标

相比传统互联网时代,以移动互联为特征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连接日益使网络具有与人的实践半径相匹配的全方位伴随服务的特性。用户的移动作为一个“变量”,让消费和服务的场景丰富而复杂,同时也使得消费的类别、频度和强度大大提升。

未来的互联网服务机构如果想要充分挖掘用户场景的价值,就必须实时定义和理解特定场景中的用户,并能够迅速地找到并推送出与他们需求相适应的内容或服务,实现场景适配。实景适配作为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核心目标和最终追求,这要求机构必须从空间与环境、实时状态、生活惯性和社交氛围这四大要素入手,充分掌握用户的消费场景和实时需求。

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变更其所在的移动场景,其实时状态既具有以往生活“习惯性”规律,同时也具有自身所处具体环境变化所具备的偶然性因素。诞生于社交平台微信的小程序能够在微信这一成熟的社交平台的基础上,借助LBS实时定位和用户使用习惯的技术,通过精准搜索和扫描二维码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精准简便的服务。


​如此一来,用户无需再花费过多的流量和存储空间下载专用APP,而是通过小程序的及时登场,“无需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的方便性和快捷性,灵活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丰富需求,巧妙地达成线上和线下结合的O2O的对接与匹配服务,即场景适配,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核心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