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山如此多娇

(2023-04-09 22:24:14)
标签:

江郎山

旅游

文化

廿八都

清漾

分类: 恋之风景
江山如此多娇

   

青春作伴好旅行,在这个绿肥红也肥的五月,我带着和诗圣一样喜悦的心情,踏上了去衢州的旅程。

对衢州,我是熟悉的,熟悉却止于往返火车上无数次的匆匆一瞥,但我无来由地觉着衢州是富庶之地,对很多温州人来说,衢州或者还不如它下辖的江山有名,“江山江郎山”朗朗上口得如同唱歌,每天都可以在天气预报里听到一遍,而那氤氲之中伫立着的三爿山,更有着远在天边的神秘,令人神往。

 

距离有时并不产生美

 

此行第一站是到省一监接受警示教育,因有当地检察院同志的接洽和引领,我们方得以成行。

大巴从繁华的衢州市区开出,约莫二三十分钟后,前方的路变窄了,好像只能单车通行,颠颠簸簸,周遭幽静,路旁有人家,很明显,这里已是乡下,再往前一看,省一监到了,呵,如果没人带路,要找进去还真得费劲哦。

一进院子里,我们被要求不能带手机、照相机等,有人说关机不就行了吗,但同行检察院的同志说不能带,大家就遵守规定,都将包放在了车上,由同来的一个小女孩负责看包——这场合未成年人是不宜进入的。

当地检察院的同志和监狱官进行了交接,在监狱官的口令下,我们开始列队——口令声轻轻的,在异样中感受到一丝森严的气氛,开始要求一排五人,见人少,又改站成三排,随着监狱官的引导,我们走到了监狱的门口,这里关押的都是被判十五年以上的重刑犯,沉重的铁门打开,我们进去了,在内院,又来了一个监狱官,给我们叮嘱了几句,让我们注意言行,大家悚然噤声,有人笑着提醒不要激怒死 刑犯啊。

影影绰绰地,我看见穿着囚服的人在干活,这里是囚犯生活区,外面晾晒的灰色的衣服,都写着“囚衣”的字样。

跟囚犯这么近距离,不由自主地感觉到一种戒备,有女人小声提醒:那些人看人的眼睛很狠的,还是不要惹他们啊。

走入囚犯宿舍的走廊,只见每个宿舍门都开着,囚犯们整整齐齐列成两排站立,眼睛齐刷刷朝我们注视,他们的眼光是专注的,却是一种陌生的专注,我猜他们看到我们的感觉也是陌生的,不仅仅是因为不认识我们,而是对外界的陌生,相距这么近,仿佛中间有无形的障碍,不管同伴们事先怎么提醒,但我告诉自己要用善意的微笑来面对囚犯,用自然而平常的眼神看他们,而不是用惊异、猎奇的眼神,让他们感受到的不是歧视,而是平等的,不是戒备和防范,而是温暖、关爱和尊严,我就这样面带微笑看着他们,但还是一掠而过,不敢将目光久留,我分明感受到了异样,他们的脸紧绷着,严肃地看着我们,看不出什么表情来,也没有什么敌意或者挑衅,但让我感觉有种无法自处的尴尬,眼光的对视是不宜太久的,社会人之间尚且如此。

再走到阅览室,架上有书籍,桌上有电脑,几个囚犯正在上网,教官叫他们先回宿舍,他们就像学生一样乖乖地回去了,教官介绍说,上电脑哪个人什么时候上都有安排,我们坐了一会儿,走出阅览室,再次经过囚犯宿舍,看见他们还列队站在原地,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但也不好问,再次提醒自己不要大惊小怪,把他们当成平常人就算是最好的尊重吧,转念一想,其实微笑也不是合适的,他们所犯下的罪过不值得高兴,微笑也可能被囚犯们误解成嘲笑,这样还可能招致麻烦,对罪犯,端庄的若有所思的表情应该是比较好吧,这里就是一个反思的地方,不管是对囚犯,还是对旁观者。

来到休闲区,树木花草繁茂,犹似公园般优美宜人,监狱环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恶劣,同伴们轻松地谈笑,感叹着这里的舒适。

教官又带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广场上摆满了动漫艺术节的作品,这是囚犯们的作品,看起来那么童真、浪漫而美好,彷如进入了童话世界,这和监舍的沉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是囚犯们的手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们都很感叹,有人就说智力好的人会犯罪,确实,很多罪犯往往是因为自恃聪明,利欲熏心,做出了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自己却还掩耳盗铃,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要安然度过一生,仅仅有聪明是不够的,更需要人生智慧。

休闲,学习,创作,现在的监狱更加重视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也很注重囚犯的心理疏导,我们走过一排房间,有减压室,沙袋,还有海绵墙,若有爆戾的情绪可以在此发泄个够。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心理测试设备,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有一棵光秃秃的树,电脑上有根线像耳机一样放置在耳朵里,通过传感,人的情绪就传到电脑里,若内心静和,树上就会慢慢长出绿色的叶子,吴检在众人的拥举下踊跃地尝试了一把,她默坐在电脑前,努力想让树长出绿叶来,我们安安静静地配合着,盯着屏幕,十几分钟过后,树上还是没有长出绿叶来,也许是这监狱的环境对初次探访的我们起到了强大的冲击,心情一时难以平复,没有看到枯树长出绿叶有些遗憾,但我很感触于这饶有诗意的启示,罪犯在这里改造,就是为了修心,心静而后定,定而后思,思而后有所得,心气平和的人能让枯树长出叶子,修心能让曾经荒芜的心灵变成绿洲。

到监狱一定得有现身说法的警示教育,两个从政府部门领导变成的囚犯现身说法,他们一个是工商的,一个是税务的,工商的好赌,在澳门输了三千多万,挪用公款被判了无期,税务的因为贪污被判了死缓,他们看起来不像重罪犯,一点也没有凶神恶煞的感觉,与平常的身边人无异,他们娓娓地讲述往事,满是痛悔,特别是税务的那位,他在监狱关了十六年了,气死了老母,自己也从中年熬到了老年,因为减刑,再过三个月就要出去了,当他说到这里,眼里都是期待,外面还有家,还有老婆坚持不懈的等待……

进来之前,教官们叮嘱不能鼓掌,对于罪犯讲述自己的罪过是不配得到掌声的,让开会拍惯了掌的手有些无所适从,有一两次,我扬起了手,但马上反应过来,放了回去,我感觉旁边的人也一样,而让人惊奇的是,没有一个人出差错,在安静得有些异样的气氛里,听完了两个罪犯的忏悔。

来参观的我们也要暂时地失去自由,如上洗手间必须教官跟随,防止与犯人串供。

当我们列队将要离开监狱时,在教学楼的门口,有两个囚犯在做事,其中一个就是刚做

过报告即将要出狱的那位,在监狱内,他无人看管,已经可以体会到自由的快乐了。

站在院子里,我看着高墙耸立,黑色的铁门紧闭,突然有强烈的感慨,别的单位都开着门上班,而这里常年大门紧闭,还是两重门呢,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往外走,“咚”地一声,第一道门打开了,再走几步,又打开了一道门,一出门,队伍立马散了,好大的风迎面吹来,我迎着风跑了起来,感到无比的畅快和自由,不禁感慨道:外面的风也不一样哦!身旁的医生望向我笑说:风不一样,说的这么好。

是墙太高门太厚阻挡了风,还是监狱里面的气氛凝滞,或者兼而有之,我不过是个参观者,高墙内外竟让我如此强烈地感慨,多年被关在牢笼里的人,当走出铁门的一刹那,该是何种感慨就可想而知了。

来时心灵一片荒芜,去时可都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叶子?

 

有一座村庄清水流长

 

拥有一座村庄,是幸福的。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村庄,那就走入清漾,去感受姓氏源远流长的幸福村庄吧。

张家屯、李家庄这样的村名习以为常,一下就可想到大爷大妈、炊烟牛羊这种种农村生活之形态,但当我听到清漾,就像清风吹拂脸庞,就像清泉流过心上,这灵性美丽的名字带来的是清爽快意,清新脱俗,充满了灵动和生机。

在路上导游就开始介绍了,他们并不善于描绘风景,一般讲的大多是人文故事,这我也倒是爱听,先投石问路也是蛮好的。

导游说清漾村是毛泽东的祖籍地!毛泽东 蒋介石的原配毛氏是堂兄妹!这颗投石问路的石子击打在游客的心湖上,起了很大的波澜。

早几年我听省妇联的一位女同志讲课,她也曾非常得意地谈到了这个渊源,因此现在我听到了也不惊讶。

当时我的心里是不怎么接受的,毛泽东来自湖南!倒也不至于怀疑,但总觉得有点噱头之嫌疑,对她的得意也颇为反感。

回头想想,地域观念与生俱来,她的得意、我的排斥均源于此。

导游说的不是传说,也不是瞎掰,是有族谱可考的真事,毛泽东 和蒋介石原配毛氏都是清漾村56代后裔,在1600年前是同一个祖宗,那又怎样,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完了,56代的表亲,已经不知疏远到哪里了,再说,为争夺帝位一母同胞兄弟相残的事也一再在历史上重演,所以,这事件本身也没什么奇怪,不过多了些谈资而已。

而最关键的在于,毛泽东祖上确实是清漾的!

《清漾毛氏族谱》记载了周文王第十子郑分封于毛国,被奉为毛氏的第一世始祖。五胡乱华时,毛氏后人东晋毛宝成了江南毛氏一世祖,毛宝孙毛璩建功后食邑信安(衢州),毛宝的八世孙毛元琼于梁武帝大同年间由衢州迁居江山清漾。毛泽东的祖先毛让由江山清漾迁居江西吉水龙城,成为江西吉水毛姓的始祖。吉水仙茶乡人毛太华赴云南从军,因军功从云南来湖南定居,为韶山毛氏的祖先。毛氏在浙江江山、江西吉水、湖南韶山迅速繁衍,涌现出大批名人,当然最大的人物自然是毛泽东了。

伟大人物在祠堂里排位着实很难,按照家谱,毛泽东应排在56代里,但他的功绩太大,功绩再大也不能排在先祖毛宝之前吧,排位的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毛泽东排在56代的角落里,容纳不下了,就在旁边另列一个馆来——毛泽东陈列馆,古往今来,在原则之下变通的智慧让人会心一笑。

在清漾祠堂,挂在墙壁上的毛氏族谱明明白白排列着一代一代人,这让我觉得非常亲近,眼前的村子,以清漾之名存在了1500多年,这个村子让人感觉到实实在在浓浓的宗亲血缘,其间的屋宇、小路、散淡悠闲的居民呈现出如今的生活情态,牌坊、故居、祖祠、祖宅、陈列馆又引领人们去追远怀想,清漾因清漾公而得名,就是江南毛氏毛宝的八世孙毛元琼,号清漾,于梁武帝大同年间从衢州迁来,这里有“清漾祖宅”一匾,乃胡适亲笔题写,很久以来,清漾已经是贵而不富的历史文化村了,出过6个尚书,80个进士,更有清漾公之墓,让人赫然,这让我想到了皇陵,此墓也堪比皇陵,甚而出于其右了,不是指规模或名气,就墓的本来意义,存世久远,后人追念却是莫大的成功,江山依旧在,清漾几度红,青龙岭蜿蜒盘旋在村子的上头,凤尾池悠悠流淌出一辈又一辈的故事,站在村口,豁然顿悟:何须自怨自艾生命的短暂,如果有和山水一样长的记忆,便有和山水一样生命的永恒不息。

夕阳西下,我们都倦倦地准备结束这一天的行程,没想到前面扑来满眼的荷花,大家都惊喜地呼叫“荷花,荷花”, 我一下就想到清水塘的荷花,何其相似,所不同的是,清水塘的荷花更疏朗,清漾则荷叶田田看不见水,满田满田的荷花,几块田拾级而列,呈铺排之势,直到远处和树林相接。

那就将视线投向远方,这是清水流长的村庄,清漾——清水塘,清水塘——清漾。

 

 

“文化飞地”廿八都

 

听说要游览古镇,我就换上了裙装,可以漫步在青石板路,悠闲地享受那份宁静了。

什么?“廿八都”!

真够古的,以“都”起名,我只在《诗经》里见到,而廿字,在现在的日常里也不用了,有趣!还有,古人起名喜欢直接用数字排列,简单实在。看着石头上刻着“廿八都”的字样,就感受到古朴之气,我仿佛站在一片未知面前,一个眼睛睁得两个大,这名字的古镇又有什么故事呢。

在廿八都的石头坐标前稍作停留,走过路边的花花草草,我还在低头回味“廿八都”呢,一抬头,前面出现一座桥!这给了我猝不及防的惊喜,一座古朴秀气的廊桥!廊桥楣上题着大大的三个字:珠坡桥。

信步走上珠坡桥,凉风吹来很舒坦,真想留坐于此,吹风聊天,我们只有半天游览古镇的时间,这想法不过是奢谈,桥下的溪流也同时吸引了我,悠悠流淌的溪水,有种莫名的魅力,此时我还不知有“枫溪锁钥”这么大的来头。

走在古镇的石板街上,青瓦白墙的屋子有檐有角,闲散的居民安全自在,我也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古镇总是让人如此惬意而轻松的!

但当我迈入“北堡门”、“武官衙门”、“浙闵风岭营总府”,立马感觉到了森严的氛围,这里曾是军人来往驻扎的地方,车马喧阗,那一幕幕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仿佛出现在眼前,我的内心一下激越起来。

廿八都这个古镇正是起源于战端,汉朝时便有人居住,但因廿八都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汉武帝怕一旦造反不好收拾,就将当地乡民迁出,这里成了少有人烟的深山了,直到唐末黄巢起义军来此刊山伐道,耗时两年开辟出仙霞古道(黄巢动静如此大,竟然打到了这里!),打通三省交通,廿八都正是处于浙闵要冲,清朝时候,这一带节节驻军,步步设防,展览室墙上挂有“枫岭关、安民关、黄坞关、仙霞关、太平关、六石关、二渡关”等一道道关口的图片,楼台石阶犹在,只被荒草覆盖,攻守对峙的激越之声仿佛从风中传来,我聆听着来自古战场的声音,依稀看见了厮杀争夺的壮观场面,感受到了此处作为“江南名塞”、“枫溪锁钥”沉重的历史份量。

明朝郑成功曾率军驻守仙霞关,管理廿八都驿站,传递关隘的军情,粟裕、刘英率领的挺进师也是由廿八都进入江山,再挺进浙江开展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2015年,江山史志办人员到廿七都(呵呵,果然廿七都!)寻找红军足迹,途经廿八都兴墩村时意外发现二处红军战斗遗址,这让历史更加鲜活起来。

在廿八都,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军事的森严,还接近了国民党时期最神秘的部分。这里曾是特务头子戴笠训练特务的地方,看到蒋介石着令戴笠组建“复兴社特务处”的命令,戴笠培训女特工的照片,古老的发报机,让我更真切地触摸到那段神秘的历史,不管是戴笠本人还是他做的事情,都给我坳拗的感觉,戴笠以干大事许身,他也是干过大事的人,从仙霞山区出来,白手起家,经过二十年,创立了5万多人庞大严密的特务组织,后又控制了交通检察权、缉私权、邮航检查权、货物检查权,创办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日本投降后,又抢得了接受敌伪权,独揽肃奸权,小时候看电影,总会有戴笠,多半只是从别人的口中说出,这是一个让时人闻之色变的名字,这也是一个让影视屏幕发抖的名字,大概恐怖之意也不过如此吧。

如前所说,戴笠总给我一种坳拗的感觉,这个词是我自己想的,表达一种不爽,不畅,别扭的感觉,可能因他总给共产党找别扭吧。在廿八都,才真正触摸到戴笠这个人,能成就这么大的事情,必有过人之处,那股狠劲是他性格鲜明的底色。戴笠是严母教育出来的,据他自己回忆:直到十四岁,受了十年严格的母教,数百次痛苦的笞楚。可见严教之甚,也成就了他任劳任怨,苦干苦守,宁静忍耐,坚强执着的品质和办事风格,但戴笠还有一个非常温柔的名字“戴春风”,这与杀人魔王、孽海枭雄相当违和啊。戴笠后来坠机身亡,盖棺难以定论,章士钊给他题写的挽联大致可以概括他的一生: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尤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谁都有权评论,好坏取决于立场吧。

廿八都不仅是军事要冲,也是浙闵赣物资交流的途径,它兴起于驻军,兴盛于商业往来,从建立驿站以来,战争的移民、守兵的眷属、商家的走客,还有工匠和挑夫等陆续在此定居,到清朝时全国长期统一,加上四面关隘相守,很少受战乱影响,商业繁荣发达,鼎盛时每天有千根扁担在运货,可谓百业兴盛,商贾云集,富甲三省边境,雄踞一方。

廿八都的移民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这儿安居下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从军的,有从商的,有耕读传家的,我在文昌宫前驻留了很久,这是姜姓诸大户的子女读书的地方,房屋是三进四天井、建筑精美、装饰豪华,看着圆柱上写着“雅士风、稚子诵、焕山河、孝友师、儒学精华照五洲、博学笃志、中庸治世、大道修身”……让我感慨万千,这些方块字挂在柱子上,庄严肃穆,显出无与伦比的气势,无不彰显出中华民族性格里的正和大,追求雍容博大,不是肤浅狭窄,不只图眼前的苟且,让人肃然起敬,移民们保留了自己的传统,同时又相互碰撞交融,文化在这深山的小镇里生根发育,来此履迹的文人墨客也络绎不绝,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和大量的文史资料,文明在这里开出奇异的花朵,这花朵像从世外飞来,遗落在深山里,因此廿八都又称为“文化飞地”。

廿八都拥有13种方言、140多个姓氏,这也成就了“百姓古镇”、“方言王国”的奇观,面对墙上陈列的姓氏图腾,游客们都会饶有兴致地寻觅自己姓氏的图腾,嬉笑中也接收到来自古早的讯息,而廿八都居民,虽然是从各处飞来的,但他们知道祖上来自何处,大户大族都修有族谱,也许有些方言只是极少的人在说,但也一代一代传说方言不改,怀乡情怀不改,甚至现在的很多民风民俗也传承于下来,颇具有“异域”色彩,如婚嫁习俗仍沿用黄巢起义军从河南带来的“联刀肉”、“挑担礼”、“风炉仔”等仪式,让江浙人惊叹不已。

这些习俗生动鲜活地见证了历史,廿八都还有更直观的历史遗存——那就是古建筑,廿八都藏在深山(得以幸免发展的破坏),昔日的繁华古镇保存了下来,有2公里长的古街和36幢明清古民居,古建筑群保存如此完整难得一见,青砖墙,石板路,拾级而上的门,讲究的门楼,飞出的屋檐,墙角的青苔,在长长的巷子里,在古老的时光里,还可安然走过。

如今安然的古镇,它包容着多少波澜,它又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的变迁,那些刀光剑影,波诡云谲的残酷战争已经随风而逝。在姜秉镛旧宅古老的门牌下,看到了一副红红的对联,横联“一心为公”,两边依稀可辨认出“鼓足干劲”等字样,这是一道红红的历史伤疤,终究也是随风而逝了。

夕阳西下,我再次走过珠坡桥,枫溪两岸的绿柳红枫,河边浣衣的女子,河里游过的群鸭,一切如此生动,又如此静美,静美得如同梦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回九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