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一圣人——齐鲁大风1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 |
分类: 恋之风景 |

登泰山一直是我心底的夙愿,之位于山东,泰山的古老厚重,山东的战乱多舛,百闻都是虚,当我终于踏上了这片被称作是齐鲁大地的地方,就发现,所有的说法都不是虚言,而我一路思绪翩跹,心如明镜,景色虽同,摄下的图像却各异,我抑制不住想将内心这些如泉喷涌而出的愉悦挥洒成纸上的云烟,一同晕染这亘古大地上绵延而绮丽的天空。
因为旅行社报错了航班,本来晚九点的飞机误报成早七点,当我们四点多便睡眼惺忪地坐在车里,然后看着太阳从车窗外一点一点升起,兴致却是很好,迎着太阳走,把影子留在背后,内心便会格外明亮,我不禁想,每天都能和太阳一道升起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而这一趟,我是要去朝圣的!因此关于航班匪夷所思的错误也马上得以原谅,没有怨言和怒气,倒是平添了一些搞笑的喜剧成份,即便中途多波折,周遭多嘈杂,亦难以打消我前往的兴致和一贯的期待,有目标的人,是不会轻易失望和气馁的。
等到进了机场,发现旅游单上注明的小飞机还真是小,难怪旅游公司要注明,是担心没坐过的旅客想象不到飞机的小而怨言满腹吧,机身就比人稍高一点,我抬手试比高,莞尔一笑,舷梯也只有六等,同伴们便又打趣一番,提起清晨在温州候机室因为找不到七点到济南的航班,有个同事便说是七个人的小飞机,这自得其乐的幽默又惹得大家哄笑了一阵。
这是山东的航班!等到安坐,更给了我一个强烈的提示。因为当服务员送来饮品,抬眼望,两个高大的男子走来走去,把原本狭小的空间逼得更窄了,在这强烈的映衬下,头脑里马上冒出“山东大汉”几个字来,这难道是山东旅游特意给旅客的第一个直观印象?确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关于山东的最鲜明形象啊。
据说,孔圣人也是十分高大的,我有点将信将疑,富有思想的人怎会有那样高大强悍的身躯呢?鱼和熊掌尚可兼得,高大和智慧却很难同求,俗话说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但在山东,大汉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圣人也是。
婉约如水的济南篇
——若到济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我捉摸着即将到达的济南的样子,这是个熟悉而遥远的地方,所有遥远的感觉,不仅仅是处于广袤神州大地的另一端,更多的是心灵不曾触及,火车上路过,老舍笔下描述过,电视宣传片里看过,但对它还是捉摸不定,像风像雾又像雪,知是“泉城”,什么样子什么感觉却无从知晓。很多的城市,即便未曾亲临,依然对它们有着鲜明的印象,但对济南,头脑中却没有一个定位,所有的信息都是零碎的,风牛马不及地向着各自的方向延伸,终于没有达成一个共同的意思,让我更加迷惑着。
但济南就是济南,它不会是或然的。
济南处于南北交汇处,很久以前就处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文化、西周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历史文化中心地区之中,提到济南,就会有一种隔着历史的古老和神秘,史前文明不得而知,中华大文明兴起之后,太多的历史故事在这里发生,太多的金戈铁马响彻在这方历史的天空,到了近现代,更是兵火频仍,把大地灼烧得伤痕累累。
古老的历史文化延续而来,历史的大事件不断上演,济南近两千年以来都是东北方的文化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导游遗憾地说,就是差了帝王建都在此,来证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份量之重,我旋即接过话茬,正说,虽然没有出现帝王,但出了王者师啊。导游稍停即笑说,是啊,出了帝王的老师。也许他接下一拨旅客时,就可以这样自豪地给他们介绍了,我的心里不免有些得意,为了即将到达的济南。
关于济南,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不得不说,辛弃疾和乾隆皇帝的。辛弃疾沉雄忧患、热血喷张的词冠绝当时,成为南宋整个时代的呼喊,他和北宋的苏东坡并称苏辛,犹如两座高峰,隔着时空在南北两岸对峙。而我何曾想,豪迈旷达的一代词人乃有大将才,在济南这块当时属于金国的地方上,日思梦想着光复祖国河山。
少年横槊气凭陵。22岁的辛弃疾率2000人加入了耿京的义军抗金,并任耿京的掌书记,他上马能击贼,下马草檄文,乃文乃武,智勇侠义,两次事件让当时人震撼,让后来人津津乐道,成为少年英雄的传奇。
一次是当他的朋友义端偷了起义军的大印投金后,辛弃疾单人独剑纵马往金营的方向飞奔,守住通往金营的必经之道,待义端出现,见到杀气腾腾的辛弃疾就求饶,辛弃疾哪管这些,宝剑一挥就了结了这个判徒的性命,搜出大印,上马飞一般地回义军大营复命去了。
另一次是当起义军遭到金军分化,即成分崩离析之势时,辛弃疾给耿京出点子投奔南宋,他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会见了宋高宗,在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真是晴天霹雳,如忍辱回南宋,觉得既对不起耿京主帅也无面目见皇帝,便招募50多名骑兵袭击驻扎着5万人的金兵大营,他像天神一般降临到正在痛饮的张国安面前,身材高大、眼神像刀子一样锋利,从众人中抓了金安国就旋风般地就冲了出去,金兵金将根本来不及阻拦,擒拿到叛贼便率余部南归,率领余部束马衔枚,日夜兼程、一路狂飙,赶往临安,这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极度富有英雄浪漫主义色彩,这个骁勇凭陵的少年英雄让人血脉喷张,慨叹不已!
后来,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此时他年方二十三岁,后来他一生鼓与呼,力与行,力主抗金,从不放弃,利用15岁和18岁那两年到金国帝都燕京考试的机会收集的地理情报,写成《美芹十论》和《九议》,条陈战守之策,上奏朝廷,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后来还在衡阳练兵,一心想抗金,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无奈朝廷主张求和偏安,英雄失路,朝廷消极也无法磨灭他的斗志,从来没有萎靡不振,从来没有失去过热血和豪气,将满腔热血化作词作,一千多年来,辛弃疾还是那个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的辛弃疾,空中仍回荡着他呕心沥血的呼喊,水中仍可照见他心急如焚的眼神,如今读到这些词,每每让我眼眶湿润,胸潮澎湃:“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壮士豪情犹在,他的词里流淌着赤诚的节操、无私的大爱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激起了所有人的共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体验,他筹就的词作高峰也和他曾经热爱的河山一样流传不朽。
关于济南,一下子却说了这么多辛弃疾的故事,如果一座城市,没有这些人文,就是一座空城,没有人为之增辉,那就不会散发出光芒,因为这些光辉的人文,让我没有来由地爱上远方不曾谋面的这个城市。
如今,那些金戈铁马鼓角争鸣已经远逝,只在斑驳的古城墙和残留的齐长城上依稀可以想见当时的模样,当我走入济南,它的风姿却是这样柔美,让我深深着迷。
在来路上,导游一路介绍济南,这个城市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更以泉著称于世,市内有四大泉群,郊外有六大泉群,泉以群计,可谓多矣,名泉七十二,这也只是介绍风景的一个常用计量,谓多,谓为现象。在山里,在溪里,在田边,在野外,我也曾多次见过汩汩而涌出的泉水,它们仿佛是大地母亲的眼睛,从深深处探出来感知这个世界,充满了灵性和奇妙。但现在,我努力地想:泉水在城市里,怎样涌出?而且还到处是泉?“清泉石上流”,这是尘世外的辋川,是清贵王维所沉醉的泉,稍稍走神,便问导游,旁边便有人替导游回答了,说是砌起来了。
顿时觉得自己有点愚笨,但并不羞赧,将就信了,也为这个顿失诗意的解释有些失望,我不知道泉水被豢养之后,是否就变得平庸了,当我到了之后,济南的泉才算给我真正的答案,我也恍然大悟,并觉得自己的提问并不愚蠢。
济南,她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给我惊喜。
早晨,我们直接去了黑虎泉,名气虽比不上被乾隆御赐的“天下第一”趵突泉,但据说现在泉流已经比趵突泉大,而且在金时,就以“黑虎泉”闻名于世了,可见来头亦不小,而听名字,就感觉到虎虎生威了。
黑虎泉位于环城公园,来到护城河,春寒料峭,风很大,我们不自觉地将棉袄裹紧,一个个缩起了脖子,从水面吹来的风凉劲透衣衫,更添寒意,这种寒意,有些飘忽,不类尘间,竟有些天外之感,我想天上应该就是这许凉意,高处的寒意,有些不真实,水岸边垂柳飘拂,周围人来人往,一些市民悠闲地散步,这又确乎是人间的济南,“为何把你比作天堂,是天堂侮辱了人间!”我惊叹于这护城河的水,清澈见底,像一条又长又宽的墨色碧玉,缓缓流动,这水,是我从未见过的黑色,最让人称奇的是这般清澈,可见河底的水草摆动,难怪有人说,水至清则黑,方信此言是真,同伴们听我的发出的惊叹,还不以为然说这不算什么,他们说我们那里的水更清,不善争辩的我急了,忍不住辩白,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城市里的水有这么清澈的!他们又说是家乡山里的水,我没好气地说,那说什么?!山里的水自然是清的,但也说也不至于比这个更清,可是要论城市,哪有这样清澈的水呢?
谁不说俺家乡好?可,地上处处是家乡啊,这些滋养性灵的地方,常常牵动我无限的乡愁,我沉浸在这令人迷惑不可思议的氛围里,忘记了来时的目的,边看边舍不得挪动着脚步,然后听导游指向对岸说:那就是“黑虎泉”!
只见对面三泉喷涌,硕大而有力的浪花洒向空中,垂落下来流入护城河,发出吼吼的声响,我们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桥上,停下脚步,倚在桥畔观赏那气势不凡的“黑虎”,三个石雕的黛青色虎头,喷涌出的泉流呈跃起之势似猛虎下山,更衬出泉流的势大有力,让泉水有种无与伦比的粗犷之美。
我们在桥上拍照留念,两岸垂柳遍布,嫩绿嫩黄的柳叶才展,柳条像丝绦一样随风飘舞,远远看去,像柔美的帐幕,走近泉边,几个老人在用小桶从泉涌的地方取水,这是济南人的福气,在都市,却能随时可享用这纯净的山泉。
听说这一溜下去,沿着护城河边,还有很多泉,我才恍然大悟,济南的泉,是泉群,济南的泉,是汇集成河的,济南的护城河,难怪是这般清澈得不可思议!这泉来自于何处,是历代人们要探究的谜,宋代曾巩、金代元好问也曾徒步一探究竟,他们竟然跟现代探测的一致,据导游说,泉是来自于南部山区,那是我们明日将去的泰山,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北流,到济南遇到地下岩体阻挡,因而露地表而形成,当导游将泉与泰山联系的时候,我内心澎湃,突然想到“涌泉相报”这个词,泉不会是空穴来的,这么多的涌泉是为了报答南边的大山之恩啊。
我回望这神奇的涌泉,恋恋不舍地要去下一站:大明湖。
想象中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这里有乾隆爷念念不忘的夏雨荷,当年他们谈情说爱,让我一见大明湖,就立刻感受到了它倘恍迷离的梦幻之美。
走进来,就见“大明湖”三个字,我打趣地问,明字怎么多了一个眼睛?当然知道古代有这个写法,用在这里当时是为了避讳,大明湖清静和明丽让我心情轻快,不由自主地打趣了,清风吹来,密密的柳条斜斜地飘拂,让整个空间都充满了柔情蜜意,走到这里,真的有种恋爱的冲动,愿意将你的脚步缓下来,永远地沉醉其间。
济南,有宽厚的石城墙,有狭窄的古石路,本应古朴厚重的城市却“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有着“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大明湖是“四面荷花三面柳”,处处见泉让济南在古朴之上变得灵动,柳条飞扬让厚重的济南变得轻柔,这些如江南般的景致让济南显得有些不真实,微微的凉意彷如天宫飘来的仙气,济南,不只是如诗如画,还如梦如仙,但济南又是可亲的,大明湖的公园里,处处可见玩赏的人们,他们或三五结队漫步游兴,或聚在一起唱戏听曲,脸上都是悠然自乐的表情,济南又是惹人爱的,到了济南,我就想到易中天在品读城市中说厦门是祖国母亲的小女儿,是惹人疼爱的,而济南,这个揽镜自照的美人,仿佛是大自然的情人,是让人着迷的,走入其中,刚肠烈胆也会变成绕指柔,情丝更比柳绦柔,这股柔软的魔力,让人不得不爱,让人忘我地沉醉其中。
我都不敢相信古时的济南就是这样子的,但是,我又确信那时的济南有比这更美丽的景致,如梦如烟,如痴如醉,欲飘欲仙,让下惯了江南的乾隆也流连忘返,柔情蜜意了。
济南是柔美的,是豪健的,是辛弃疾的沉雄豪放,也是李清照的婉约流转。“济南名士多”,唐代杜甫就这样说,李白、杜甫、苏轼、苏辙、曾巩、元好问、赵孟頫、王士祯、蒲松龄、老舍、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这些文脉如泉源源不断地从古时一直流到今,滋养济南这座如此独特的城市。
泉城,大明湖,跟水相伴的常常有山,异水配奇山,我们要去寻找它们背后的大山,名曰太山、泰山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济南的泉仿佛与这座神奇的泰山就联系起来了,为报泰山的恩,因此众泉相约流往济南,涌泉相报,报的恩重于泰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