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4/large/b7bec2eegw1eolqxi4s1fj20fa08mwfi.jpg陈晓谈神雕侠侣杨过【不完全整合涉及过儿的部分】" TITLE="#陈晓神雕侠侣#
“虽然很多时候配音演员会给我们的角色加分,但我还是想亲自去配,因为只有我自己配才能完整地还原当时我在演这场戏时的情绪。”谈及对自己配音的坚持,陈晓表示,“《神雕侠侣》对我来说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如果我丧失了那半个月假期的话,我可能这一辈子都没办法给我的《神雕》配音,我还是觉得要善始善终,坚持自己配,不想给留任何遗憾。”《神雕侠侣》的拍摄对于陈晓是一次体力的挑战,作为男主角杨过的扮演者,他不光戏份繁重,最主要的还有大量的打戏,陈晓自嘲《神雕侠侣》的拍摄过程自己做了四个月的“空中飞人”,因为几乎每一天都被吊在空中拍威亚戏。将近五个月的拍摄周期里,陈晓平均每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为了赶进度,连轴转也是常有的事儿。不仅打戏、淋雨、骑马、吊威亚等动作戏耗费体力,剧中杨过和小龙女的感情一波三折,又中毒又断臂,情绪爆发点也很多。
对陈晓来说,《神雕侠侣》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次接近极限的挑战,他有感而发,“以后再拍其他的戏都会觉得很幸福,因为不会有一部戏比《神雕侠侣》更苦。”但陈晓也表示,辛苦只是后来杀青之后才觉得,拍摄的过程自己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每天要吃四到五顿饭,一到下午三点多钟就饿到不行,“必须马上吃东西保持体力,不然坚持不下去,然后让工作人员帮忙打包个蛋炒饭回来。那段时间特别容易饿,感觉像自己又回到了发育期。后来才明白因为每天体力耗费太大,身体透支才会这样。”
因为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身体免疫力下降,《神雕侠侣》还给陈晓身体上留下了一个“记忆”。有一次陈晓刚刚拍了一整天的打戏,“第二天我的一颗牙齿的牙根开始松动,疼得不行。本来想去医院,但是当时实在没有时间,晚上12点多还在吊威亚。制片主任给了我一个止痛药,在外面涂上就没那么疼。可过了几天又发作了。”当时正好在拍一场杨过生病睡觉的戏,“我的半边脸都肿了,只好侧着身子拍另外一边。疼到我整个脑袋都发麻了,后来就晕过去了,工作人员叫了好久才把我叫醒,跟我说你怎么睡的这么死,紧接着这颗牙齿那天晚上就掉了。”
后来,陈晓把掉的这颗牙埋在《神雕侠侣》的拍摄现场,“当时我们正在拍程英竹屋那场戏,后来我就把这颗牙埋在现场的土里,也算留下一个纪念吧。”陈晓还说,这颗牙现在还没有补,他打算等《神雕侠侣》播完以后再去补,也算是神雕在他这里的一个圆满结束。有人问陈晓,他给自己演的打多少分,他想了一下给了0分,“这个0在我心里是一个圆满,从我接下杨过这个角色我就开始给自己画一个圈,现在这个圈快画完了,我想尽力让这个圈画圆满。这也是我画神雕晓画的原因,除了回馈粉丝之外,也是希望能表现我心中的武侠世界,把我对这部戏和杨过这个角色的爱延续下去。”
因为有大量的打戏,陈晓直言演杨过让自己过足了打戏瘾,《神雕侠侣》拍摄四个多月的时间,他几乎做了四个月的“空中飞人”,“感觉每一天都吊在了空中”。吊威亚对很多演员来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儿,不仅因为恐高,演员还常常被威压衣勒伤。但陈晓却很享受吊威亚的感觉,吊威亚的辛苦在他这里也变得不值一提。只有一次经历让他有过后怕,“那场戏吊的非常高,从下面往上看我非常小,我是头冲下脚在上一掌下来,因为威亚绳还是有断的可能,只有那次会有一点担心”。陈晓还开玩笑地表示,“我还想如果摔下来一定要保护好脸,如果说摔脸的话我还宁愿摔腿。”
《神雕侠侣》还让陈晓实现了自己武侠梦。因为从小喜欢看《东方不败》、《白发魔女传》等武侠片,当《我们班的歌》剧组在少年宫的书法班里相中陈晓时,他决定去拍人生的第一部戏。当时他还以为:拍戏=拍武侠片。而《神雕侠侣》则真正让陈晓一圆武侠梦,“小时候看了金庸老师的很多戏,包括其他的武侠剧,我觉得杨过是这些人物中最偶像的一个武侠人物,所以那时候觉着要是能演的话真的很受宠若惊。所以出演《神雕侠侣》也算是圆了自己武侠梦了。”
拍武侠题材,受伤总是难以避免,而有一次着实让陈晓担心了一把。当时因为威亚没有配合好,替身演员的剑鞘直接打在了陈晓的脸上,受伤的地方血流不止,但是陈晓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因为当时离杀青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我在想这个时候不能倒,倒了话全组就瘫痪了。”好在没有伤到眼睛,为了不耽误剧组顺利拍摄,陈晓简单处理了下就继续拍摄。“医院要求缝针,但是缝针的话就是要剃眉毛,我跟医生说不能缝针,眉毛剃掉怎么办,后期肯定没办法做一条一模一样的眉毛上去。就先上了药,然后接着拍。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有人问陈晓“你觉得自己的颜在历版杨过中排第几?”陈晓想都没想回答说,“肯定是最后。不靠脸,那又凭什么PK经典呢?他说,“一开始观众会感觉这是一个挺浮夸的人,我想给杨过套一个那样的壳,因为我觉得内心很自卑的人,很没有安全感的人,才会有那么一个壳在外面。”他也知道不是每一个观众都能理解并接受这种所谓的“外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有的人能看到我想表达的东西,那更好,如果看不到,只看到他的壳,开开心心地过个春节也挺好。”
在陈妍希身上存在的比较,同样存在于新“杨过”陈晓身上。不少网友对于剧中他过于浮夸的演技表示不满,甚至吐槽有点傻。在陈晓看来,这种改变的确是自己有意为之,如果照着古天乐版本演肯定会缺少新意。“我是想表现出一种反差,就是年轻时候的‘杨过’。当他最自由自在最开心的时间段,被人觉得他大逆不道;在他想死、千疮百孔的时候,别人都封称他为大侠。我是想做出这种反差感。”他还表示,他是按照自己对原著的理解来演“杨过”,事先并未跟于正有过沟通,“我也是怕他会不喜欢,但最后他还是很认可。”
在陈晓的概念里,他认为:“杨过是个有着很大人生落差的人。在他是个天真烂漫的年轻人时,别人认为他是离经叛道,不但乱搞师生恋,更是个‘花心大萝卜’,而当和小龙女分离十六年后的他,内心明明已经千疮百孔,可是世人却都称他为‘神雕大侠’,这种人生的反差与没落,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就是因为这种强烈的对比感,才对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对于网上所说的陈晓版的杨过“太逗比”的争议声,陈晓更是犀利地指出:“真正的金庸书迷,会力挺我的杨过。金庸(78.5)先生作为我儿时的偶像,我个人十分膜拜他的想象力,他的笔下写的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在我看来,杨过本身就是一个出身于三教九流的人物,他的武功可谓是汇聚武林绝学的精华,可世人却难以认可他,他所作的离经叛道之举,其实是保护自己的屏障,有一种‘喜剧的忧伤’,真正的书迷会理解我,因为杨过本该如此。”
近日,徐克导演评价陈晓,认为他很有喜剧演员的特质。对此,陈晓表达出了一个后辈的谦逊:“每一个角色都是我的侧面。身为演员,我觉得自己才两岁,我就是刚出古墓的杨过,演艺之路尚且短暂,拓宽戏路很重要,我也不会给自己去设定什么所谓的条条框框,对于纯喜剧风格的戏,我也很乐意尝试,因为只有试过之后,才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戏路是什么。”
因为《神雕侠侣》(内地版
“要么很皮,要么很安静。”这是《陆贞传奇》(观剧)和《神雕侠侣》的导演李慧珠和邓伟恩给陈晓下的定义。经纪人李丹也颇为赞同,更重要的是,“他的点跟别人不一样”。陈晓常常一个人呆着,刷刷微博就笑起来,“可能是正常人不会笑的点”。但旁人眼里的“趣味”,在他看来,又稀松平常。
《神雕侠侣》杀青后,有2个月,陈晓把曾经一起学画画的小伙伴接到了北京,“自己在家里弄一个工作室似的,每天醒来以后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干,就开始画。”这就是剧集播出时,在陈晓微博上连载的“神雕晓画”,2个月间,完成了15幅。这并非什么营销手段,全出自陈晓的自愿:“不愿意割舍,不愿意那么快抽离这个人物。”
小时候,陈晓看《北斗神拳》,这是他的动漫启蒙。在家长颁布了“禁电视令”后,他就开始把健次郎这个“上半身裸着的肌肉男”画下来。陈妈妈万般不理解:“你画画动物就好了,你天天画肌肉也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爱上“画肌肉”之前,陈晓就已经有了武侠梦。因为喜欢看《东方不败》、《六指琴魔》、《白发魔女传》等等武侠片,当《我们班的歌》剧组在少年宫的书法班里相中陈晓时,他决定去拍人生的第一部戏。当时的陈晓以为:拍戏=拍武侠片。据说,导演在少年宫挑了一大圈,看中的就是10岁的陈晓眼睛里的忧郁。
武侠梦是一直有的,但杨过又是最特别的。在《神雕侠侣》之前,陈晓也曾是《笑傲江湖》(观剧)里的林平之,他没想过自己会演个这么“娘”的角色。而杨过,于他而言,更像是“自己给自己的一场考试”,而及格线则是“问心无愧”。
拍《神雕侠侣》的时候,加上武戏组,共有ABCD四组,陈晓记得,“拍到最后,导演轮流换,我不换”;快要杀青的时候,陈晓的眉骨不小心受伤,可还有一场戏在瀑布里,工作人员怕伤口会感染,就问他:“可不可以用替身?”“善始善终”的陈晓最终还是咬着牙硬上,最后,也留下伤疤作为纪念。给杨过配音的那段时间,陈晓正在发烧,为了“不留遗憾”,他还是顶着高热喊“姑姑”。
腾讯娱乐:后来拍金庸的武侠,有圆梦的感觉吗?
陈晓:演到《神雕侠侣》的时候有这种感觉,有一种圆梦的感觉。
腾讯娱乐:《神雕侠侣》给你圆梦感觉的原因是什么?
陈晓:我小时候看了那么多金庸老师的戏,包括其他的武侠,我觉得杨过是这些人物里边,就小时候给我的感觉是最偶像的一个人,他很……我也不知道他哪方面在吸引着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偶像的武侠人物,所以我自己如果能演的话真的觉得很受宠若惊。
腾讯娱乐:你会把金庸小说的武侠人物分类?
陈晓:其实在我的心里,我会把乔峰和郭靖这样分作一类,韦小宝他们当然属于另外一类。然后杨过,反正就很多类,就对了。
腾讯娱乐:相对来说,乔峰和郭靖不是更加肌肉男一点吗?你没有想演这样的角色胜过想演杨过?
陈晓:倒还好,倒还好。
陈晓一直都是个懂事的孩子。小时候,明明喜欢画画,2岁,陈晓就愿意把所见画下来,只因觉得画在纸上就是自己的,“比如说我爷爷有那个邮票,徐悲鸿那些马,邮票又不给我,但是我又很喜欢上面的马,然后我就觉得如果我在纸上面画下来,我保留着,那么这些东西就是我的。”可上小学的时候,陈晓还是遵从了家人的想法——“字好看一点,老师打分也会高一些,可能对学习上面有帮助”,因而学了6年的书法。10岁那年,有机会奔着“童星”而去,可“家里人还是希望好好学文化课”,于是,又听话地放弃了。
腾讯娱乐:演了这么多古装,难道不会感觉同一个演法用了很多次了吗?
陈晓:那我就可以选择不再用了,我演戏最早还是因为自己的兴趣使然,我不能把它变成一种模式化的东西。我觉得兴趣是最重要的,我不能因为现在比如说都接古装或者怎么样,把这个兴趣给埋没掉,所以我一定会有新的,包括演杨过,就会完全看不到高瞻和林平之的感觉。我相信越到后来观众会越有这种感觉,因为就是因为你在中间,你会有新的感悟加进去,新的理解加进去,还有其实你有很多的侧面是别人没有看到的,把它放到这个角色里面去就会变得很好。
学过画画,最后却没考美院,因为“出来估计找不到工作”;跳高、篮球都算长项,“一看个儿又长不起来,我就放弃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还是为了高考加分才申报的;后来在演艺圈,还是有他自己的恐惧,“特别害怕今后没戏”,陈晓自己也承认,对外貌、对特长,他都“不太自信”。
腾讯娱乐:《神雕侠侣》里,陈妍希的讨论度很高,会不会觉得自己被湮没了?
陈晓:完全不会,完全不会。我很爱很爱这个戏,所以我不在乎其他的东西。我觉得因为我自己配音,我已经看过全片,我觉得我已经让我自己满意了。
腾讯娱乐:杨过戏份的高潮都在后半部分?
陈晓:当然是越往后面越精彩,慢慢慢慢大家看到后来有很不一样的感觉,现在大家看到就是冰山一角,真的是冰山一角。
腾讯娱乐:接下来新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陈晓:后面还在看,我先把这一轮宣传做掉,我现在也没有想后面到底要接什么戏,我也忙不过来.现在先把《神雕侠侣》的宣传,包括电影《智取威虎山》的宣传做好,做好以后,然后看他后面怎么样。总归一件事了了以后,再做另外一件事,我自己做起来比较放松一点。
腾讯娱乐:你接下来有没有给自己一个规划?
陈晓:我没有规划。你说完全没有也不是,就是说2014年对我来说最好、最幸运的事情是终于《神雕侠侣》可以跟大家见面了,我整个2013年的心血,26岁的心血终于跟大家见面了,很开心,希望在下面一年当中然后能借着这股好运,然后再多接一些我喜欢的角色,跟多一点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导演尝试一些不同类型的风格的戏。尽量让自己还是稳扎稳打,埋头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