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文艺深受别人欢喜

标签:
爱情文艺电影娱乐 |
分类: 娱乐盘点 |
《泰囧》12.6亿、《101次求婚》2亿、《北京遇上西雅图》5.2亿、《分手合约》1.9亿、《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过5亿,而《忠烈杨家将》只收获了不到6000万票房。目前网上有种声音说,国内文艺片迎来了春天。其实通过走访业内人士不难发现,这些所谓文艺片本质上仍是商业片,它们虽然不能真正指导国产电影真正文艺,却标志着国内电影制作体系正在步入正轨。
导演不再是中心 新人制造高票房
徐峥、陈正道、薛晓璐、赵薇……这一连串名字都不是资深导演,执导的也大都是中小成本电影,但他们屡创奇迹,其中徐峥和赵薇第一次拍片就登顶国内男女导演票房冠军。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现象是国内电影制作体系进一步规范的体现。”2012年暑期的票房黑马《画皮2》是先行者,华谊兄弟严格按照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来制作《画皮2》,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便是从以往的“导演中心制”转为“制片人中心制”——有关电影的策划、融资、制作、宣传、营销、发行,皆由制片团队做决定,确保投资方、导演、演员各司其职,使电影朝着市场需要的方向去拍摄。
《泰囧》的制片人是陈祉希,关于她的传奇在2012年末已屡见报端;《101次求婚》的制片人是张文伯,他在2011年底发行运作了一部传奇电影《失恋33天》,对《101次求婚》的市场定位驾轻就熟;《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制片人是安乐影业总经理姜伟,安乐的大老板正是凭《色,戒》发掘出汤唯的江志强。薛晓璐曾说,《北京遇上西雅图》成功的原因如下:正常地拍一部正常的类型片,从人物塑造、演员选择到结构把握,全都严格地按照好莱坞的成功模式走。
至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它的制片人是陈蓉,出品人是魏启颖,前者是赵薇的嫂子兼经纪人,后者是赵薇的亲妈,还有比它更“中心制”的吗?
去年《画皮2》热映时,其制片人庞洪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即使原定的陈嘉上导演档期紧张,《画皮2》最终换由此前并不知名的乌尔善来导演,也丝毫不影响电影的票房,因为我们拍的是观众真正想看的电影。”
观众口味在改变
爱情文艺很吃香
除了“制片人中心制”,香港导演、制片人吴思远表示,导演的更新换代是观众口味的改变,“现在的观众主要是80后、90后,他们的喜好有时候不是大牌导演能够揣摩得透的,新导演跟他们年龄比较接近,有相同的经历和阅历,反而占有优势”。
决定导演人选是其次,观众更多决定的是影片类型,如今“爱情、文艺”吃香,所以《忠烈杨家将》票房惨淡,连陈可辛都拍青春、怀旧的《中国合伙人》了,陈可辛总结:“10年来的大片把观众拉进了影院,观众便开始觉得在家里看电影没那么好玩儿了,要看大片以外的类型,这代表观众已经进入了看电影的状态了,习惯建立起来之后就有无限可能,我们便还有很多片种可以拍。”
难道古装巨制以后永无出头之日?中央戏剧学院在读博士韩音给出了否定答案:“每个片种的流行是有周期性的,2000年左右,美国电影市场也充斥着古罗马帝国式的史诗大片,像《角斗士》、《特洛伊》等,慢慢地这类片子就无人问津了,中国影坛肯定也存在这种情况,说不定再过几年,古装片又火起来了。”
电影类型不重要
讲好故事是关键
韩音认为近期火爆的这类片子骨子里还是商业片。其实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区别是什么,电影界至今无定论,好莱坞很多电影都是既能获得好票房,同时也成为能让人品味再三的口碑之作,比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剪刀手爱德华》、《天堂电影院》,当然还有李安的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沙恩·布莱克的《钢铁侠3》中,导演都试图往商业元素中注入一丝人文情怀,从而做到商业和文艺并举。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发行方、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能取得成功,前提是它是一部好电影,导演赵薇、监制关锦鹏、编剧李樯从各自角度合作完成了这部优秀的影片,剧本好、制作也精良,表演、剪辑、音乐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标准。”
无论商业片还是文艺片,能在两个小时里讲一个好故事是关键。通过《北京遇上西雅图》、《分手合约》、《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片的成功来看,倘若国内导演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会爱上“文艺片”的。
前一篇:电影里很多自己的情怀
后一篇:下半年中国华语电影将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