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个股自身的基本面,主要表现为ROE和增长率,另一个是投资者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来源、目标收益率、目标收益率的确定性要求、下一代的传承等等不一而足,内容很多。
最近几年宁波银行和招商银行无疑是银行业的翘楚。尤其是宁波银行最近8年远远跑在同行前列。宁波银行最近8年资产规模增长接近650%,整个银行业8年不过翻倍略余,这是宁波人在金融领域的聪明体现,以至于国内大行也会从宁波银行高管里挖脚。
日常体验中,相对了解宁波银行或许多一些,早在10多年前我已经是宁波银行白领通的金牌客户。宁波银行的职务升迁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一个支行长绩效不达,会面临直接下课,待遇和普通员工一样。当下的陆董事长是我的同乡,非常厉害。早先各县级支行的行长大都是财政系统内非常牛掰的年前副局长级别的骨干担任,第一任的慈溪支行陈行长,稍年长于我,是我们当地响当当的才子。
我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如果不使用杠杆,选择银行股的意义真心不大,还不如分步去博弈茅台和五粮液。原因在于即使是最优秀的银行股,其复合增长率也不可能达到20%以上,所以弹性有限远不如消费医药等板块。反过来如果使用融资手段,则必须确保即使个股面临困境也能够不受明显的伤害。
我这样的融资风格,再加上资金的管理,我给自己定下了3年左右的时间不亏钱的底线,即防守第一位。没有一个客户会从内心里愿意接受3年时间不赚钱。我们可以允许估值的大幅度下移,但不允许股价的明显下挫。所以选择了兴业银行。
就这么简单。
2018年开始关注的平安银行,也仅仅只是市场化下的与兴业银行的套利标的而已,非长期持仓的选择。
市场给宁波银行和招商银行是按照PE估值,原因在于两者当下的增速超过贴现率。而兴业银行是基于PB估值,只要远期ROE10%水平能够稳定,我就不怕股价折腾。
最后谈谈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估值。
我们假设招商银行未来10年继续优秀,长期REO水平保持16%,其中分红率30%,显然增速假设为11.2%,10年后保持低增长5%(10年后只能采取保守假设),ROE水平降至15%,合理估值2倍PB,10%贴现率,当下合理股价为
67.5元。
兴业银行未来10年保持7.2%的增长,REO从目前的13%降低到10%,10年后估值1倍PB,按照10%贴现率,合理股价29.88元。
过去3年兴业银行一直不存在优势,但我为什么坚持兴业银行,还是因为投资的属性需求,防守的同时期望进攻,进攻的拐点就是财报的业绩增速表现为2位数。
为什么说是财报,因为市场相信财报,不相信远期。
银行股的估值逻辑不在短期,关键在于长寿和对未来的ROE终值的水平个性化的预估,我们永远采取保守态度。
属性的内容很多,点到为止。
抱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