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银行业没有深究,只从逻辑上去判断和选择。因为杠杆,故在银行股的选择上,会坚守自己的保守。
很多人没有玩过杠杆,所以,很难品味其中的逻辑和防守的重要性。2018年以后,我推崇平安银行,逻辑是基于保守基础上的贴近市场。什么是贴近市场?即明白股价起伏更大,操作上需策略跟进,而不能单纯的一次性无脑买入。
绝大多数投资者喜欢拿结果去评价初始,而根本没有深究一旦不是初始设想的顺风顺水、不达预期的后果是什么。
今天,谈谈民生银行。
自从2013年初卖出民生后,我再也没有碰过民生。
当下民生市净率几乎垫底,0.5倍左右,反而值得我们再一次审视。
未来10年,银行业增速必然下沉,银行业整体的ROE水平维持10%左右不是问题,优秀的可能会维持15%的能力。美国过去10年,最优秀的一批银行ROE峰值水平,大致对应13%的水平,这是我判断的最核心的逻辑依据。
假设民生银行持续落后同行,只要10年后,能够稳定在9%的ROE水平,其合理的估值水平对应0.8倍市净率,期间,由于长期的低估,低估值的年股息率超过正常估值的股息1-3%,平均至少1.5%,估值上移带来的年复利接近5%,内在价值复合接近10%左右。这样,未来10年的复利底线接近17%。
我不是推荐民生银行,我自己也不太可能考虑民生银行,只是客观的分析。
那么,中国最优秀的银行股未来10年的复利可以达到多少,我的结论是,内在价值、股息、估值修复,同样是三者的合计,几乎不可能又能力超过17%,并且还必须是在顺顺利利、持续领先行业水平至少7个百分点。
我清楚,10年,过程,会很痛苦。
一般人不相信这些道理,因为很少有人算得清楚。
精于计算权益思维,不是摆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