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长期而言,想要获得内在价值基础上的超额收益率,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投资策略。
我过去的十年股市经历,研究可复制的投资策略,是我最最重要的任务。
但须知,任何策略都会有应用局限。
当然,最最核心的是基础,离不开能力范围内的估值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先把复利高度定位在某一理性区间,然后再寻找可实现的策略。
比如,当下那些内在价值较高的个股,由于估值优势不明朗,我们愿意选择的策略则难以消化,因为我们不允许估值大幅下移。
我们基于中庸思维下的策略选择,常态下的输出目标设定在年复利20%及以上。如果有估值修复机会,则可能会超过25%。
2017年以来,我们正在采取的策略还没做到与时俱进。不久的将来,会采取新的、更加成熟、更加优化的策略。
这两年多,回顾应用的策略,以及股价运行目标,都不达我内心希望的满意程度。年化复利大致超过35%,但相比满仓茅台五粮液的,实在汗颜。
趁着今天高兴。
透露了一些本不该讲的东东。
忙了一个多月,新策略终于基本成形。
前一篇:真懂了点估值你就能轻松跑赢指数
后一篇:估值之难——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