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是简单的事情,而低估值投资则更是不简单。
认为低估值投资是容易的,要么是思维极其严谨的投资者,要么是稀里糊涂的股票客。
在低估值投资中,真正实现高回报的只是极少数投资者,因为低估值投资风格一直以来都是属于小众的。如果低估值投资是容易掌控的投资方式,那么,就不太可能出现低估值的机会。
低估值最大的风险在于遇上低估陷阱。这种陷阱不管是事前已经存在的而投资者没有识别,或者说后来发生的而投资者没有准确预估的陷阱,都是投资者自身的原因。比如遇上乐视网、中兴通讯这样的情形,千万不要纠结上市公司的种种“不良”。事实上,应该反思的是投资者自身。责怪其他因素对投资者自己不起任何帮助作用。所谓低估,必须得事先搞清楚,是不是真的低估,同时,潜在的、保守的预估情形下是不是能够满足你的收益率目标。
低估值投资群体的常见的风险,并非一定是遇上低估陷阱,而是半途而废,只捞了一丁点的收益就跑路。这种不坚持,没有韧性、无法做到长期的价值实现的投资者,是不应该选择这种投资方式。
所以,低估值的关键在于识别是不是真的低估,同时保守前提下测算未来收益率区间是否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一般而言低估值投资可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类似施洛斯的分散,规避自己难以识别和预判的陷阱。还有一种是高度确定的低估前提下的集中持仓等待价值实现。事实上,后者很难,并不适合大多数低估投资风格的投资者。
前面讲了风险,我们谈谈机遇。
我个人的体会,最近几年的A股市场是存在低估值的投资机会。这种机会很难用简单的文字描述,索性,我用自己持有的兴业银行作为个案来分析。
第一,客观评估兴业银行当前的估值水平是不是属于低估范畴?
正常思维下,投资者首先想到去评估兴业银行的合理估值,这也没错。但事实上,所谓的合理估值,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投资者的自我感受,投资者必须明白市场是毫不留情的,市场对于投资者认为的低估并不怎么感兴趣,说到底,市场才不会关心低估不低估?
市场的真正运行机制是,任何情况下,市场认为一切都是合理的。这就是著名的“市场有效论”。市场从来不会认为股市还有低估、高估这样的说法。当然,理性投资者明白“市场有效”的真实含义仅仅也只是市
场 认为 有
效。而市场由大众组成,我们知道,最终股市的惯例一定有机会证明大众是错误的,也真因为仅仅市场认为有效,导致市场也同时真的存在无效的情形。
一个简单的事实,市场不是上帝。所以,理性投资者才有了深深的感受到低估的现实意义,即投资价值。
所谓判断低估,一个最有利的佐证是参考历史数据,这个数据不只是个股,还包含了其他所有的个股,也就是市场整体的数据。数据是有规律的。数据会有区间,投资者做的就是在低区间买入物有所值的个股。毫无疑问兴业银行具备这样的特征。
所以重点不在于判断合理估值的准确性,而是一眼明白的胖瘦,一眼明白的低估,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下兴业银行5倍的动态市盈率水平,0.75倍的市净率,是低估的(接着讲下面的第二大点)。
你买入的唯一理由是低估,而不是基于现在5倍市盈率未来一定会到10倍、15倍市盈率之类的思维。
估值有时候是蛮有趣的一件事情,比如一个个股不分红其业绩增速长期保持10%的复合增长,如果市场给予其长期8倍市盈率不变,或者16倍市盈率不变,事实上,并不影响投资者的长期收益率10%。
第二,思考判断兴业银行是低估的具体理由在哪里?
第一步看10年,银行业,中国的银行业未来10年的ROE最低的终点底线会在哪里?我的的观点是10%。
理由是参考国际发达国家传统银行业的ROE水平。10%的原因在于银行业大致可以撬动10倍以上的杠杆,总资产收益率底部维持0.8-1%附近,ROE底线大致对应在10%,具体到个别会有所不同。如果坚信兴业银行会有这样的底线,那么1PB以下的估值+分红买入,投资者长期的复利绝对超过10%。综合兴业当下的ROE水平还有15%,那么综合预判,6%增速情形下,即使是低分红率,未来10年的价值创造速率大致可以维持在12.5-13%的狭小区间内。如果未来兴业银行的业绩增速恢复正常(即无需大量减值),应该可以超过13%。
兴业银行未来10年的价值创造的速度明了,其价值创造的速度是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者唯一需要思考的是,这样的收益水平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
就我自己的目标,绝对不够。
所以我的选择是加70%的杠杆,先把收益率提高至16-17%。然后呢?当然是有然后的。我的目标是,万一估值提高50%(不讲修复),即使是花了10年时间完成,那么我的复利又提高6.3%。综合复利的底线是1.16*1.063-1=23.3%。如果运气好,5年时间完成目标,则提高13%的复利,最终结果是1.16*1.13-1=31%的复利。
这样的目标完了吗?还没有!
我们首先来对比优秀合理的投资收益率(排除杠杆),我想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20-25%的账户总资产的复利(优秀合理的投资风格往往采取适度分散原则)并不简单,所以,低估值加杠杆的投资策略,应该是可取的。当然,前提是未来可预计,且复利高度满意,最后使用合理的策略实现较高的复利。如果未来难以预计,则很被动。
谈谈“还没有”。
低估值的风格,并非一成不变。当市场出现极端情况下,大量优秀个股的估值处于极度便宜情况下,可以通过切换的方式,卖出低估选择优秀的低估,这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持有、一旦机会来临就主动出击的打法,当然,这并非是我目前的策略。
我自己选择低估值的银行股还有一个个人原因是,我从2010年入市后设定的持银行股理想时间最好能够达到12年(中国传统的生肖轮回)。截止目前,我持有银行股已经8年多。
大概讲这些吧。
小结:低估、确定、杠杆、足够的复利高度、最终净值的绝对高度(非短时间结束的游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