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的本质与当下应试教育的矛盾

(2018-07-03 10:33:4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数学记忆

    个体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的用处,或许只是简单的计算账目。
    但为什么全世界学生都需要学习数学?
    我想,除了数学是科学的基石之外,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数学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途径之一。
    早在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欧洲的初等数学已经大面积的萌芽。

    我个人体会,仔细看欧洲的古建筑,如果没有强大数学的基础,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
    尤其是看最近1000年来的教堂,更为明显。
    中国的古建筑,古家具之类,本质上还是以平面设计为核心堆积出来的“简单立体“。
    而欧洲的大型建筑本质上是复杂的、较彻底的立体化。

    当下的应试教育,最终对应到大学录取,都是按照总分排序进行分段录取。
    这就要求每一位学生,决不能落下任何一门科目。
    偏科的学生,很难考得上985、211之类的大学。
    每一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需要“科学合理“、均匀分布、分散兼顾的使用,确保“全面发展”。

    数学考试的时间为2小时,决定了每一个题目不可能要用上很长时间,难度必然被限制了。
    衡水中学式的教育,是应对高考的最好方式。
    刷题,不断地刷题,几十万道的题目,成为必然的手段。
    这本质上是特殊的一种需要记忆为主的教育方式。

    大量的刷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层层推进的思维训练。
    其结果是,思维训练的宽度有了,而思维的深度可能缺乏了。
    当数学教育变成了类记忆的竞赛,那是极大的悲剧。
    人的一生,最值得思维训练的青少年时期,就这样的被应试教育玩忽了,黄金时期永远的流失了。

    教育的重点之一,应该包含培养思维的能力,而不是纯粹的记忆。
    我不反对记忆,但当下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记忆恰恰是占据了考试分数的极大部分。
    数学如此,物理也不例外。当今的数学和物理的高考,都是可以通过大量的刷题训练获取高分。
    悲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亲爱的关心我
后一篇:不要关心股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