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的用处,或许只是简单的计算账目。
但为什么全世界学生都需要学习数学?
我想,除了数学是科学的基石之外,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数学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途径之一。
早在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欧洲的初等数学已经大面积的萌芽。
我个人体会,仔细看欧洲的古建筑,如果没有强大数学的基础,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
尤其是看最近1000年来的教堂,更为明显。
中国的古建筑,古家具之类,本质上还是以平面设计为核心堆积出来的“简单立体“。
而欧洲的大型建筑本质上是复杂的、较彻底的立体化。
当下的应试教育,最终对应到大学录取,都是按照总分排序进行分段录取。
这就要求每一位学生,决不能落下任何一门科目。
偏科的学生,很难考得上985、211之类的大学。
每一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需要“科学合理“、均匀分布、分散兼顾的使用,确保“全面发展”。
数学考试的时间为2小时,决定了每一个题目不可能要用上很长时间,难度必然被限制了。
衡水中学式的教育,是应对高考的最好方式。
刷题,不断地刷题,几十万道的题目,成为必然的手段。
这本质上是特殊的一种需要记忆为主的教育方式。
大量的刷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层层推进的思维训练。
其结果是,思维训练的宽度有了,而思维的深度可能缺乏了。
当数学教育变成了类记忆的竞赛,那是极大的悲剧。
人的一生,最值得思维训练的青少年时期,就这样的被应试教育玩忽了,黄金时期永远的流失了。
教育的重点之一,应该包含培养思维的能力,而不是纯粹的记忆。
我不反对记忆,但当下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记忆恰恰是占据了考试分数的极大部分。
数学如此,物理也不例外。当今的数学和物理的高考,都是可以通过大量的刷题训练获取高分。
悲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