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看得懂的东东并不多

(2018-03-30 10:48:22)
标签:

股票

分类: 投资之道

    常常听到能力圈这三个字,大概源于巴菲特吧?
    我似乎没有把这三个字深深的思考过。
    主要源于我的能力有限,以及比较懒惰,对于没有办法想明白的东西,我采取回避。
    从投资之初,我就把自己定位成权益类+策略交易者,而不是深挖、扩大能力圈。

    简单的讲,就是对一些大致能够理解的标的进行毛估估,判断其大致估值区间。
    然后在我理解的低估值区间的下半部分做买入。
    本质上是利用估值差,做配置,做交易计划,最终兑现收益。
    做配置的时候发现集中一个也不错,可能就集中了。集中本质上也是配置,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它最终还是配置估值。

    同样的分析,我喜欢保守,比如对个股未来业绩做出较保守的预期。
    人家认为某一个个股会有25%的业绩增速,我可能会想,万一未来只有15%的增速了,那会怎么样?
    这样的思考,往往会忽略那些最终被证实成长性较高的行业和个股。
    所以,我回到了最原始的投资思维,注重权益。

    对于权益而言,重点关注的是ROE,并非是增速。
    增速高,则看成额外运气。增速一般般,也不会有什么事。
    权益投资的操作关键点在于切入时的估值水平以及耐心。
    耐心非常非常重要。

    估值不合理,权益类投资会很惨。
    比如5年前,民生11元高点,到今天就惨了。
    5年前2PB估值的民生,显然难以应对这几年的低增长。
    我2010年买民生时,民生的复合增速高达40%,我做好了民生业绩增速会慢慢降下来的准备,中短期看,不影响权益增长。虽然,那时候民生的ROE在同行中垫底,但由于增速支撑,也无妨。    

    看得懂公司,但并不代表看得清楚业绩增速。历史会重复,但不一定是相同高度。
    巴菲特看可口可乐,看了这么多年,不要太懂哦。
    58岁,终于买入了可乐。10余年之后,可口可乐的辉煌不再明显。
    你说巴菲特是看得懂还是看不懂?我说,巴菲特看得懂。
    但他老人家看得懂的可口可乐,不代表我们真看懂了可口可乐。
    巴菲特不卖出可口可乐的主要原因,恐怕是站位不同(第一大股东、又是高管的好友、等等原因)。

    当个股的估值明显可应对低增长的时候,或者说估值明显具有优势的时候,你再说看得懂,我信。
    真正的看得懂,是基于愿意与之为伴,愿意接受现实,愿意接受可能的低收益。
    如果一味的确信高增长,信誓旦旦必然带来高收益,那不是真看得懂。
    即使真的高增长,也只是巧合而已。

    我坚信,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也很难预测未来短期。
    所以,本质上,对于成长性的行业和个股,所谓的看得懂,应该适合定性,而不是定量。
    对权益类的个股,看得懂,也是定性为主。但基本面上,定量比较稳定才行。
    那些低估值的周期股,业绩反反复复的,不存在看得懂这一说法。

    定量的结果不一,对于成长股,估值杀可能会非常凶残。
    而对于极低估值的权益类个股,估值杀或许不会那么明显。

    有了长期的决心,才有资格说看得懂。
    否则,也是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