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关于招行与兴业的争论,有部分投资者得出结论:选择兴业的投资者水平低下。
此话对错,我不做讨论。首先,是因为我自己重仓兴业:其次,是我从来不曾想过要处处捞到好处。
这几年在银行股的选择,我并未采取深度思考谁的未来最出彩,而是坚持我的逻辑:重在当下的权益。
我的投资格言中最后四个字:权益意识。
简言之,股价上涨幅度并不是我的最重点。
当然,权益意识,也只是相对的、综合的权益。
同是银行股,一般情况下我不太愿意选择交行,虽然交行的绝对估值常处于垫底。
同样的,我也不喜欢四大国有行,机制的缘故。选择机制是一种态度,没别的。
正如恒大、碧桂园、融创的机制,大概率比保利更有活力,但比不上万科的沉稳。
在我看来,投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要的任务是重在体验。
不是说一定非得要赚多少钱,而是首先要去学会如何可以在股市中赚到钱。
当然,你能够学会快速的、稳妥的赚钱也是好事情。
只是我坚持认为:目前的我还没有这样的本事。
对绝大部分投资者而言,能够活下来,远远比活得好,更加重要。这是简单的道理。
重在体验,指的是在个股选择上,必须是正方向(公司估值合理,持续创造利润且持续正增长)。
重在体验,还有一点是,尽量通过放弃交易,更多的是来自坚守。它是一种修养。
从这个意义讲,选择招行还是兴业,都是可以接受的,没有必要去过多的争论。
非要从个股的选择上判断投资水平,不一定是严谨的态度。
事实上,每一位投资者的组合,其个股表现也是各不相同。
放弃交易,不是永远放弃,而是在没有真正掌握交易要领之前,不要随意、轻易的交易。
如果说投资是一场永不到点的走路过程,那么,交易就是跑步前行。跑步的难度必然更高。
最近,雪球上有一篇关于谁是雪球上最伟大的投资者的讨论。都教授写的文章。
蛮有意思的文章。
我是有感而发。
写了本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