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对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认识误区

(2018-01-29 15:15:06)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杂谈

    2015年底至2017年底,建行股价42%。同时期,兴业银行涨幅6.7%。
    如果按照2016年熔断机制产生的最低点计算,建行涨幅87%,兴业涨幅32%。
    很明显,兴业远远整体涨幅是远远落后建设银行的。
    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复杂,尤其是2017年以来,兴业自身面临的困境更多一些。

    市场喜欢这样的,当一家公司面临局部的困境时,市场会把所有的不利因素掘地三尺。
    毫无疑问的是,这其中众多的因素中,也包括兴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下的问题。
    2017年三季报显示,兴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82%,建行高出兴业4个百分点。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市场已经在挖掘建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这一“靓丽“点。

    当然,兴业股价不涨,并非只是资本充足率这一个因素,不利因素确实很多。
    但大致可以猜测,建行在资本充足率上的优势,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这一重要的因素再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继而导致了相对较大的溢价。

    资本充足率真的是那么重要,且是高的一定比低的好吗?
    你用脚丫子想想就能够明白,绝对不是那么回事。
    在符合监管要求、同时确保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长期资本充足率越低,对投资者的权益增加的速率一定是越高的。
    逻辑就是:对于同一家银行而言,抛开其他因素,单就资本充足率而言,如果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资本充足率越低,其资产撬动的杠杆越高,其事实是,往往对股东越有利。
     即便考虑定增带来的股权,逻辑不变,依然是越低越好。

    常常看到一些投资大佬抛出如此的逻辑,我常常无语。
    如果说,基于市场的观点,这可能是对的。
    但是,但是,但是,从本质上而言,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话,最好是把背景交代清楚后,再说出来,比较妥当,才不会误人子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