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强调一点,目前的融资新政依然没有谢盖过去存在的不合理性。原因?当然是既得利益。
融资政策制定者本质上迎合了券商的利益。比如:
6个月还款、基准利率和融资利息未同步下调、人为设置担保品抵押和现金抵押的不同逼迫投资者做交易。
真正合理的政策应该取消上述障碍。但这一次依然没有改变,可见既得利益的势力之强。
新政提高融资担保比率主要是为了稳定市场,避免先前出现的连续的千股跌停。
虽然50%提高到100%,对我个人而言差别是巨大的。保证金比率无论怎么变化,至少还是公平的。
对保守的融资客而言,融资新政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有些融资客的杠杆率低于50%。
真正影响的,是我这样喜欢在个股底部使用的高杠杆投资者,比如超过100%杠杆。
那什么样的股价是某个个股的底部?这个思考和判断非常重要,也是融资的关键点。
没有真确判断的基础以及无后续应对补充保证金的融资者,依然面临过度暴跌的伤害。
底部判断的真确性会严重影响融资成功和失败,直接关系到融资者的投资收益率。
个股底部的判断,还是有据可循的,尤其是严重折扣的便宜股,比如银行股。以浦发为例:
去年9元以下、今年一季度13.5元、本轮暴跌至12元。
理由很简单,今年中旬按照15元做平衡线,跌10%左右就是正常调整的幅度,跌20%左右就是暴跌的幅度。
有人说15元的浦发、招商、兴业跌幅可以远超20%,甚至可跌50%,那是因为你小看了资本大佬的底线。
当然,市场是真的非理性的,但是对市场非理性的预期和融资并不矛盾。
战略上保持谨慎,做好一切准备;战术上保持该激进的时候必须出手。
安全的融资操作,第一,如巴菲特说的4毛买1元;第二,需后续资金做应对。还可以加第三点:分账户操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