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交易,也是交易的一种。我说的不交易,指放弃频繁交易从而选择长期持有不动的风格。
不交易,是因为目前我的个人条件不允许采取频繁的交易。
反过来,交易,也不见得一定是频繁的。
我理解的交易,是在极端机会出现的时刻,我会比较随心的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做些买卖。
交易是确定性和策略的综合应用。目的就是非要额外赚钱不可。
当然,我知道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但是,心中的目标一定要这样,否则,你会变得很随意。
唯有设定这样的目标,你才会小心谨慎。打好每一仗。
将来,我会选择性的做些交易。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策略的最终目的。
事实上,我一直在研究的策略,包括融资的使用、跌半原理、平台整理、上涨幅度的短期预测,极端情况的底部特征、个股之间的切换、极端机会的估值差异背离、底部区域的蓝筹换暴跌股、加仓策略、仓位控制、资金管理、T+1技巧、T+N策略等等等等,都是为了将来交易而用。
当然,投资的主体思维不会轻易的变,就是按照确定性和策略原则投入不同的头寸。
主要核心依然是估值。核心是持有。动是有前提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可以这样表述:股权在先筹码在后。
首先是股权思维,有折扣的。然后才是运用策略做适当的交易。主要资金应当放在经得起风雨的股权上。
单纯的做长线持有和适当的策,在A股市场并不难,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面临真的不宜做交易,甚至不能长线持有的时候,我自然会选择退出市场,等待机会的再次出现。
真正的交易不是5000点或是3000点所决定的。
或许只是5000点的交易机会少一些,3000点的交易机会多一些。
将来,我会做更多的尝试。但一定不会是我自己亲自去做每一笔交易的。
招聘助手是迟早的。
附图最近的尝试:
其中, 海正药业,昨天上午10点挂的单,当时股价11元出头。委托价格,毛估估的。

我在本周一晚上的博文《非银股的投资机会将逐渐显现》已经有过说明。其中一段是这样的:
大跌大赚。非银行股的机会即将显现,很多个股的低点离去年的2000点低点已一线之遥,大致20%左右。
机会多多。我说的机会不是暴赚,而是运用策略可以取得额外的收益。
银行股投资者,适当的减少杠杆比率的机会越来越近了。
唯有留有余地,你才能从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