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外出度假,近几天不会再有博文。事实上,我的博文节奏已经开始慢了下来。
投资,表面上看,短期不需要理由,只要判断人气。但是长期一定需要理由,也就是常常说的逻辑。
所谓,长期一定需要逻辑,就是常识的PE思维。
短期对人气的判断力,是成熟投资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但是,对人气的判断,同样需要常识。也是保守投资者,尤其是杠杆投资者必须思考的。
所谓时时刻刻得提防的东东。
这种提防不一定为了获取短期的利润,而是为了做好自己的风控。
即便如浦发银行这样的个股,与我而言,我是时时刻刻提防着底线在哪里。
判断正确,意味着你知道了底牌是什么。但底牌不能偏离太远,用数据衡量,就是不能超过10%。
如何对浦发银行做出短期的判断?依然需要用人气做参考。
事实上,浦发银行这几年一直被低估,这是最重要的思维基础。
我们常常说,用0.4元买入1元的东西,就具有相对的安全边际。
那么,A股市场在什么点位出现了0.4元?什么又是1元的估值?1元就是10倍的市盈率。这并不过分。
0.4元,相当于4倍市盈率,也大致对应上证指数2000点的位置。
这也是最近几年市场反复走出来的底线,可以看成判断是0.4元的逻辑。如下:
2014年,浦发银行最低8.39元,相当于2013年静态市盈率(每股收益2.19元)3.83倍。
2013年,浦发银行最低7.18元,相当于2012年静态市盈率(每股收益1.83元)3.92倍。
2012年,浦发银行最低7.10元,相当于2011年静态市盈率(每股收益1.46元)4.86倍。
2015年至目前,浦发最低13.51元,相当于2014年静态市盈率(每股收益2.52元)5.63倍。
13.51元,这是3000点之上的位置。相当于2000点的1.5倍左右,应该合理。参考上面最低的3.83倍,乘以1.5倍,也和实际情况吻合的。
浦发银行估值下沉到4倍市盈率以后,在下沉偏离也不会远了。
至于短期的高点,我很少参考,我主要想的是底部在哪里,这样便于我做好风控。
至于上证指数5000点的时候,浦发银行为什么没有跟上脚步,依然是市场的偏好缘故。
事实上。交通银行是完全跟上了上证指数的脚步,兴业银行也是跟上了一大步。
浦发银行没有跟上脚步,是浦发银行有它自己的财务处理原因。这是后话,不展开。
早在2012年初,我开始买入浦发银行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下跌至7.2元的准备。
2014年,我在1月19日发博文准备在8.5元位置打完最后的子弹。
今年3月初,我断言浦发银行难以跌破13.5元。(理由:今年浦发每股收益约2.7元,3000点位置相当于2000点的1.5倍,算作今年动态5倍市盈率5乘以2.7元)牛市已经起步,3000点不算什么。
包括最近我一直坚持浦发银行难以跌破15元(分红后14.25元)。
就是依照前面一段文字分析的。浦发有它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不只是基本面,已经加上了人气判断。
要知道,按照浦发银行的基本面估值,至少是25元以上的。
风控是第一要素。我最看重风控。所以才有了我前面博文中的书法题字。
雪球嘉年华,我认同SOSME的观点,我也搬了他的讲话稿放在我的博文上。
但是,我需要特别指出一点,SOSME说到风控和业绩之间的关系时说“投资者要把风控放在和收益同样的位置,甚至是更重要的位置”。
我的观点是,风控是唯一最重要的,比追求收益更重要。
风控是投资之本,收益是投资之末。本末不能倒置。
SOSME的观点我是认可的。
事实上,SOSME讲的观点,在我的各篇博文中都阐述过,只是投资偏好稍有不同。
SOSME喜欢多元化的动态平衡,而我是单一的持有股票。投资的道理都是相同的。
如果有股友能够找出SOSME演讲稿中,我没有讲过的观点,欢迎大家提出来。
回过来讲浦发银行为什么能够到45元?
反过来,最简单的理由是人气。所谓物极必反。有低估,一定会有修复。修复依赖人气度的改变。
我说了,10倍市盈率就是起码的合理位置,A股市场完全能够把浦发银行报出高于10倍市盈率的股价。
在往上,15倍市盈率也是可以预期的。
我们简单的思考浦发银行未来五年的收益情况,大致是五年后每股收益在4元以上。
那就是45元的股价吗?
如果今年、明年市场对银行股发生预期转向,报价15倍市盈率,股价也是可以到45元的。
我是希望浦发银行的估值慢慢上升。
这个道理,你应该懂的。
补仓一点,我常常谈到杠杆,但同时我时刻提醒玩杠杆必须有个前提是极端情况下,你有追加后续资金的能力。否则,一切都是不管用的。
如同巴菲特是最大的杠杆玩家,但是他有自己的保险公司。
我们预期的浦发银行有可能80元,就是按照估值上升慢慢来的判断。
你可以抛弃浦发银行,追逐快钱,也可以耐着性子坐好浦发银行这趟列车。
看你的选择。
我的乐观预期8月15日有好日子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