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体系的自我评价

(2015-02-04 15:41:59)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杂谈

 

    A股市场很难捉摸,也常常情绪化严重,这是一般投资者难以把握、也无法正确把握的。

    但并不是因为难以把握,就不能做好投资,这是两回事情。难以把握指的是短时间。

    什么是短时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的答案是三五年。

    早在开博之初,我就写过博文《三五年三五倍》。

    这是我的目标,并非一定要实现,因为任何赚钱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三五年三五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运气好,三年从100万变成500万;二是运气差,五年从100万变成300万。

    即便到不了目标,那么我的损失也几乎没有。只是不赚钱而已,但是赚点利息一定有。权作理财产品。

    大致的结果是做到10年10倍。之所以有这样的目标,是因为市场一直给出了捡便宜的机会。

    这需要市场配合。这配合指的不是牛市来临与否,而是给投资者有低价捡便宜的机会。

    我非常清楚,没有低价捡便宜的机会,单纯依靠持有不动是难以做到这样的收益率的。

    并且,我还需要加上一个附加条件:杠杆。

 

    说到这里,我应该要交代我目前的投资思路。

    很多人看博文,或者思考,往往以股价作为评判标准。当然,我是不会理会这一套的。

    简单的讲,我喜欢下重注大柱的买入确定性的筹码,加上高杠杆的做法,然后等待估值修复。

    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这里面难的不是估值能力,而是投资理念或者说投资信念。

    实际上杠杆是一种能力。但我说过,运用杠杆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最重要的是耐心,也就是时间,而非你的资产大小。

    很简单一点,我不会融资买入市盈率高于10倍的股票。融资高于10倍市盈率的,等于给证券公司打工。

 

    很多人说没有钱,请问,你抵押了房子没有?你去信用贷款了没有?你去借钱了没有?

    当然,不是我提醒你一味的去筹钱,杠杆的钱的运用,同样离不开策略。

    比如,我有承担10万风险的能力,你完全可以运用20万的资金买入曾经非常低价的银行股。

    当交通银行以0.65倍市净率的时候,你都不愿意买入持有,就不要谈你的投资能力有多高。除非你能够确定的获取更高的利润。

    当你获取了超额利润的时候,你可以收手减少杠杆比率。然后等待又一次的机会出现。如果你能够确定潜在的远期风险只有20%(加上利息成本),你甚至可以做到5倍的杠杆,但是不能被平仓,需要追加资金的能力和胆量。

    在我眼里,银行股没有任何远期的风险,我看成零风险。因为估值太便宜。至于你信不信,我不知道。

 

    实际上,我并非单一的喜欢银行股,只是因为银行股的确定性最大,至于涨幅不是我要关心的。

    A股市场的个股未来的涨幅有人能够预测吗?至少我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也从不去思考这样的命题。

    我从不思考我无法思考的问题,这是我的逻辑。比如大盘未来走势,是牛市还是熊市等等,明天的涨跌,还包括个股短期的股价变化等等。但偏偏有许多人喜欢挑战自己,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

 

    我只关心,我应不应该持有,值不值得买入。

    至于浦发银行今天是10元还是16元,我不关心。我只关心基本面有没有恶化,盈利能力是不是符合到我的满意程度。

    我只想,我会一直等到10倍以上的市盈率的,我就这么单纯。

    只要未来的远期收益远远超过我的融资成本,我就不担心。

 

    我今年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舆论倾向,很多博主似乎觉得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大蓝筹上涨让持有者获得巨额利润,是不正常的,也不应该的。我觉得非常好笑。

    动不动就拿巴菲特历年的利润做比较,似乎巴菲特也只有一年时间的收益率超过50%,而普通散户的去年收益率过百,就是不应该的,这是什么老黄历?

    老兄,A股市场短期的走势和美股不是一回事情的。

    更可笑的是,甚至有人觉得只有获得了和上证指数同样的涨幅、或略微高于上证指数,才是理性的投资者。

    这不是我瞎编出来的,是我读到的。

 

    实际上,我不思考这样的结局是好还是坏。因为,个股的短期涨幅也是由不得自己的。

    市场先生非要把个股股价抬起来,我有什么办法?

    我需要思考的是,我应不应该卖出还是值不值得持有。至于,股价变化,实在不是我散户能够左右的。

    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思考这个伪命题,去年银行股上涨了70%,可以看成是从2013年开始,花了两年时间,权作每年涨了30%。

 

    我不是银行股的崇拜者,很多股友似乎理解做了,我只是喜欢确定的标的,而这个市场唯有银行股最适合我目前的策略,因为很多特殊的原因,我采纳很少交易的策略。

    我自己评价我的投资体系,也不是单纯的持有不动,因为市场一定会出现没有什么标的是值得长期持有的,但同时也许可以找到并不高估且值得买入的情况,那个时候,我会采取策略交易的模式。

    实际上,我的投资体系的核心是策略交易,结合确定性的判断做策略。

 

    A股市场为什么可以运用策略?或者说我为什么喜欢思考策略,也是基于A股市场自身的特征做判断的。

    A股市场是一个极其非理性的市场,极大多数时间是高估的,唯有少数时间的少数个股是低估的。

    我从来没有觉得A股市场的整体是便宜的,唯有极少数个股除外。那么,高估的个股就不能买入吗?显然不是。只是资金的运用要有所不同。

    等我想真正到了策略交易的时候,我自己再也不可能有时间去玩博文了,那个时候我一定是合伙人一起玩。

 

    如果你在我的博文中只看到银行股的影子,那只是表明你根本就没有用心读过我的文章,更谈不上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