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粉”,银行股的坚定持有者,也几乎被市场称为“脑残”一族。
当然,也有委婉的说法,被称之为老头老太的。意思好像是,投资队伍中的没落者、即将被淘汰的。
这种委婉的说法,我是从雪球上看到的。
显然,我虽未到老头老太的年龄,但似乎可以属于“脑残”一族了。
“银粉”两个字,在我的博文中,似乎是第一次被我使用。我不太喜欢这两个字。
对待标的的态度,应该是没有粉或不粉的。觉得便宜就买,不便宜不买。
对的标的的态度,一旦成为“粉”,就是件坏事情,至少不是好事情。
“粉”会让你失去判断力。
买入银行股长期持有的理由,我看得见的只有一条:极端便宜。
但市场主流不是这样认为,因为事实上。股价已经表明了一切。
但是,市场并非总是有效的。市场恰恰是长期无效、短期有效。最终依然会有效的体现,然后又长期无效。
任何投资者,包括银粉,应该要相信一些朴实的常识:那就是便宜的东西一定会修复“估值”。
我不喜欢这里的“估值”两字。在我看来,价格更加能够体现实际操作意义。
经典上说的,所谓估值修复,我倒认为,修复的是股价。
因为估值和价值本来就摆在那里。只是有人不相信地上能捡到金子而已。
是呀,我们常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谁信馅饼?不就是老头老太吗?生活中,老头老太最容易上当受骗。
坚信银行股就是馅饼。这就是“银粉”的任务!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相信这个“事实”(将来会成真的事实),你无法在银行股上获得巨大的收益。
至于策略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是持股不动。因为目前的几个最值得关注的商业银行股,股价之间的比值差距并不大。
二是适当的切换。这个有点难度,也是非常个性化的操作。不一定能够和市场节拍符合。能够做到大概率符合已经非常不错。
我个人会做一些适当的切换,但我不会空仓,哪怕是1天、2天的空仓。
坚决不空仓!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银行股一转眼就开始启动了。
我得等着。
7月29日,我把账户中的兴业银行全部换成了浦发银行,差价在1.2元的时候换的。我最多喜欢玩点切换。
当然,我的切换并不代表一定做对。我只是因为买入的时候,两者差价只有0.2元。算上分红差距0.2元,实际套利0.8元(不算交易成本)。

我做切换的时候,也是遵守这样的原则:不会多等待一秒钟。及时卖出和买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