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基金冠军陈扬帆投资观的解读

(2014-05-15 11:48:27)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杂谈

 

    我向来很少关心基金,尤其是公募基金。

    印象中,倒是私募基金稍做得出彩些。曾经的公募基金王亚伟是个例外。

    我也从来不理会基金的持仓机构,哪怕是私募基金的冠军,更不会拿私募基金的持仓作为我的投资参考。

    今天无意中看到马年季度冠军陈扬帆先生的访谈录,我是感慨颇多。

 

    陈扬帆是71年出生的,和王亚伟同岁。

    在最好的投资时代进入最诱人的基金行业,这是他们的幸运。

    当然,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小散户的最好的投资时代。

    先摘录兴业全球基金经理陈扬帆先生的主要观点:

   

    互联网给整个社会带来深刻的变革和影响,传统行业面临改造和颠覆,A股结构性行情将成为常态,新经济推动新兴产业牛市,高价股大量涌现正是一轮牛市的特征。创业板存在泡沫,但不轻易言顶。

    新经济推动新兴产业牛市高价股涌现是牛市特征

    新一届政府力图转变旧有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而这种转型,我觉得是长期的一个历史进程。

    现在我们说的消费包含了什么新东西?包含信息消费、文化娱乐,未来互联网和传媒将成为消费板块的主流构成。这也是这个成长股牛市是具备新经济的特征的原因之一。

    所有讲风格切换的人,基本都还是老思路

    创业板不轻易言顶 市盈率不是估值的唯一方

    资本并购是正当手段 大股东适当套现人之常情

    如何获得超额收益:找寻风中的飞鸟  

    主攻新兴消费 手游依然是首选

    如何看待成长股的高估值?   做成长股有一个好处是时间站在成长股投资者这一边,就是说我把今年过完,假如有100%业绩增长,股价不动,它明年市盈率就降一半下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市盈率不是估值的唯一方法,否则基本上会除法的就都能成大师了,不同行业公司可能适用不同的估值方法。估值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完美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单一估值方法的不存在的。    

    给散户的四点忠告

    应该多考虑“无为”。

    第一,希望他们的投资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看,基本面的深度把握是最为重要的。

    第二,投资最好适度集中一点,有抓有放,不要什么机会都想抓。其实一年抓个一两个机会,两三个机会足矣。无为即是有为。

    第三,仓位别全满,该留点就留点,留有余地心态好。

    第四,不要刻意判断头部和底部,这也是无为,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圈去作为。所有这些无为只能使我们更加有为和得到更多,以退为进更容易成为少数胜者。

 

    谈谈我的体会:

    陈是有点水平的。他先前多年的PE从业经验恰恰给予了他独特的、适合中国股市投资现状的切入点。

    陈的很多观点和投资体系是难以被大多数的股民所理解和接受的,因为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投资体系。

    普通人难以学,我也学不会。事实上,很多投资者根本没有体系可言。

    想要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一定不能随大流,只能走向少数人群的一端。陈也是少数人中的一员。

    A股市场是讲赚钱效应的。最牛逼的投资理念在基金行业如果不能赚钱,那一切道道都是白搭。

    所有赚钱的投资者没有一个否认重视公司基本面的,只是千万个股民有千万种读法。

    表面上高估值的投资体系只会让极少数人功成名就。

    客观上,基金很难大比率持有银行股,否则没有投资者愿意买单,还不如自己操作。

    陈挂帅的兴全轻资产成立于2012年4月5日,目前前十位持仓个股合计超过52%,按仓位高低排序分别为:

    卫宁软件、新华医疗、泰胜风能、禾佳股份、飞利信、互动娱乐、闰土股份、上海佳豪、掌趣科技、华谊嘉信。

    正应了我的预言,私募基金一般不会持有银行股,更不会高比率持有银行股。陈也不例外。

    当初王亚伟和前证监委主席郭树清先生对银行业的争议,王也是同样的意思。前一阵私募教父赵丹阳先生也对银行股持有是同样的态度。

       

    截至昨天,兴全轻资产基金在两年零40天的时间内,收益率为56.3%。最高峰值在今年2月中旬接近100%。基本和创业板指数的走势相近。

    这个成绩在最近两年时间内应该称得上佼佼者。

    当然,这个过程一定走得非常辛苦。

    事实上,查看该基金的净值变化,在开始的一年时间内几乎没有什么获利,不到5个点。

 

    我在想,与其这样折腾,如果偷懒一点,傻傻的拿着银行股,再适当的换个手也不见得差到那里去。

    我测算了一下,如果在同样的时间段,按2012年4月6收盘价6.28元开始买入民生银行,然后再去年第一季度按同样的股价换成浦发银行,那么算上累计分红1元,扣除10%的所得税,实际为0.90元,按昨天浦发银行收盘价9.81元计算,相当于6.28元增值至10.71元,收益率为70%。并没有比陈的基金业绩差。

    事实上,持有浦发银行按照去年最高价收盘价12.25元,加上0.90元的分红,最高峰值可达到109%,也没有低于该基金峰值。

    当然,基金的仓位控制规则和我简单的测算方式有很大差异,但是,实际上相差不大。

    我想,如果在银行股上做得再勤快一点点,再精一些,做些适当的、阶段性的减仓加仓操作同样会有更大的收益。

  

    很多时候,牛人泛泛而谈,都是见了一座山,而忘记了另外一座山同样就在自己身边。

    而我依然喜欢傻傻的持有,知道身边有很多座山,但我清楚,自己能够爬上一座山足矣。  

   

    我欣赏陈的功底,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