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博文少了,懒得写。不写,也似乎对不起大家。最近清明假期,越发体会生命的珍惜,要爱惜身体。
关心的个股大多涨了,又想起了融资的话题。
直接想到了海螺水泥,索性结合海螺股价再谈谈融资的要点。
融资是否合适投资者的话题,我不想展开,我知道极大多数理性的投资者是反对融资的。而我喜欢融资。
4月1日我写的博文《观察永辉超市古越龙山浙江医药》中,谈到了上汽集团和海螺水泥。这样写的:
“我看好的上汽集团已经从12.5元以下的价格起步上涨了。而海螺水泥也从14元多点起来了。
并且最高涨幅都已经超过15%。
这样的涨幅非常了得,对于新增资金而言,我是喜欢极端做法,融资100%以上。”
时至今日午盘,海螺水泥股价收17.43云,离前期底部已经有了20%的涨幅。应该说涨幅惊人。
对于股价,我向来是不抱任何短时间内急涨的希望。同样,短时间里预测股价的涨幅是非理性的。
我曾常说,赚多少钱是靠运气的。理性投资者的最佳方式是一旦遇上估值便宜就毫不犹豫的扑上去。

上图中标注的数据我是通过和讯网查到的。
海螺水泥的股价从3月10日收盘价跌破14.5元后,横盘了五天。
这样的价格,我是喜欢的。我对海螺水泥能够接受融资的理想股价是14.65元以下。
但是在博文中去描述这样的融资观点不太妥当,我只能简单的说,15元以下买入海螺水泥,12元左右融资买入。
我自己能够接受在某一个价位融资买入,而对其他投资者而言可能就是不负责任,因为股价底部不能简单的预测。
我最直接了当的说清楚某一个股价可以融资买入,应该是浦发银行。
见我1月19日的博文《寻找浦发银行股价的下一个低点》。我是这样写的:
我个人会选择浦发银行8.5元的位置作为我的最后的加仓极限。
海螺水泥的那五天底部区域的合计融资金额为11178万元。
而4月3日,海螺水泥股价大多数时间段在17元以上区间运行,而当天融资买入金额为10536万元,几乎接近前期底部区域的五天融资金额。
我感慨,为什么股价便宜的时候不大量买入,反而喜欢在相对高位融资买入呢?
投资者不理性!
为什么不理性?
我们简单的预计海螺水泥今后三年每股合计收益5.5元到6元上下,那么净资产为16元到16.5元左右。
14元出头的价格融资买入适当仓位,三年后的风险相对较少。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大不了替证券公司打工白辛苦。即使暂时亏损,也能够大概率的扛得住。
而17元出头的价位融资买入海螺水泥,如果三年后,市场行情一般般,16元出头的净资产,市场先生对海螺水泥的股价报价24元出头,应该说,不算小气,也算不上极大的低估吧,那么也只有40%左右的利润空间。
而三年融资费用接近30%,能有什么收益率可言?剩下的只是10%收益,不太合算吧?
如果市场再次低迷,估值再次在低位徘徊,比如1.3到1.4倍市净率,那么股价也就20元出头,你可能颗粒无收。
总之,对于海螺水泥的融资,有了20%的股价变化,策略是完全不同了。这也不同于银行股的融资买入策略。
也许很多融资者是短期套利的风格,我不反对。这相当于短线操作。
但事实上,我可以判断,很多融资投资者是不会非常清楚自己的风险点在哪里。
当然,自由资金的仓位控制和融资是不一样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