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我犯下的交易错误

(2013-12-31 22:52:38)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杂谈

 

    对于银行股2013年年末的最后下跌,我并不认为是投资银行股的失败。

    股价涨跌本是平常事,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前三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我一直说,收益的高低很大一部分靠的是天意,并非个人能够控制的。

    我们最需要做的恰恰是控制自己的风险。

    没有风险控制的收益,那不是能够持久的收益,更不是理性投资者所追求的。

    我谈不上总结,只想说说自己在今年一年的交易中犯下的错误。

 

    今年交易过的个股记忆中只有:民生、浦发、兴业、苏宁、金地、交通、老窖。

    明确的讲,金地集团我只是抱着短线交易出发的,而泸州老窖是观察的需要。

    交通银行和泸州老窖合计亏损金额毛估估约50万元。看来观察也是要教学费的。

    但我并不认为这是错误。因为这些亏损原本就是我计划中的事情,预先设想和准备好的。

    对于银行股的交易,我是从大的层面上去整体控制盈亏的。

    换句话说,我把不同的银行股看成一个银行股。我追求的是整体策略。

 

    但今年的整个交易过程中,我终究还是犯了些错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刻板的持有

    今年2月份的银行股高点,我是心里明白大概率要下跌的,但是因为坚持长期持股的理念,我做好再次下跌的准备,没有任何减仓。理性的方式应该是适当的锁定一部分利润,至少暂时把融资仓位减少,减轻心里压力。确实也有我心底里没有任何畏惧的原因导致的。其实,稳扎稳打最重要。

    反向思维,至少,我不可能在二月份民生银行股价的高点去融资买入的,那么反过来应该思考卖出融资仓位。何况那个时候,民生银行已经是两倍的市净率估值。本金盈利盘持有可以,但融资盘不应该持有。

    到6月25日那天最低点,我从二月份的今年账面最高盈利300多万元变成亏损约200万元。当然,一部分原因是在5月份的大量融资浦发银行(分红前的10元出头成本)造成的。虽然这样的亏损我是不担心的。但真正更大一部分原因是二月份的没有任何动作。不然,我一定会制定新的建仓计划。

    二、感情投资思维

    9月12日卖出浦发银行的第二天,即9月13日,我又匆匆忙忙9.90元买入民生银行10万股。虽然数量不多,但不应该这样着急。我有点感情因素在里面,有着2010年年中开始投资民生银行“初恋情节”。即便知道相对其他银行股高估,还是对民生银行不离不弃。我终于明白感情应该让位于理性。

    三、没有做好银行股之外的任何平衡。

    事实上,我有很多确定性的投资标的。包括上汽集团、好想你等个股,这样的个股很多,并且对我而言,我是完全能够控制好节奏和风险。主要原因是确信银行股具有分分秒秒的翻倍能力,忽略了集中持有短期的市场风险。

    四、整体杠杆过大资金弹性不足

    杠杆过大导致很多时候交易变得很被动,灵活性不够。明明看到有很多机会,却无法切换。现在已经降低了杠杆,显得非常从容。我明白了一定要留有资金弹性。事实上,我在5月份的融资买入浦发银行使用了过大的杠杆。虽然最终浦发银行还是赚钱了,但是如果做好严密的分步建仓计划,实实在在的可以多赚几十万元。

    五、没有控制好资金接力

    今年4、5月份,因为一笔贷款资金要周转,卖出了苏宁电器30万股。虽然没有产生亏损,并且在6月份苏宁电器有下跌了20%以上,但是终究因为其他原因没有续贷款补回卖出的苏宁电器仓位。到了8月初,因为朋友短期周转需要向我拆借资金,我8元出头卖出了30余万股的浦发银行,想想能够在差不多的价位补回来,但是仅仅一月出头的时间,浦发银行急涨,错过了最好的一波,少赚130万元。但这应该不能算作我自己的错误,毕竟朋友重要。我是在10.95元的位置卖出剩下持有的苏宁电器。这苏宁电器和浦发银行的两笔先期卖出交易,合计少赚260万元。幸好的是仅仅一个苏宁电器赚的钱足以弥补我在交通银行和泸州老窖上产生的损失。

 

    今年真正让我赚钱的还是浦发银行,当然,离不开民生银行的接力。

    我想,在股票市场钱终究是赚不完的。

    不急,不急。朋友重要,生活快乐重要。

    相信,2014年一定会更好!给自己打打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