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波段和切换两者套利的区别

(2013-11-10 22:28:27)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杂谈

 

    理论上,波段操作是收益最大化的手段。

    如果能够抓住大多数的波段机会,一定比长期持有的收益大,并且极有可能差距非常大。

    回顾最近三年,很多个股总在一定的区间上下波动,例如房地产股票。

    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实现这种理想理论模式的一定是极少数投资者。

    我们暂且不去探究谁能够获得这样的高收益,反正我是没有高确定性的把握做到这样。

 

    想要通过波段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

    首先,投资者的综合能力超一流;其次,能够遇见大盘在长期在平稳箱体状态下运行。

    一旦出现06、07年这样的快速上涨行情,想通过波段操作,往往是得不偿失,适得其反。

    所以,想通过波段操作的想法,一定是不具有可复制性。

    退而求次,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操作,适当提高收益率。

 

    切换理论应运而生。我在三四年之前,就这个问题有过很多的思索。

    我在很多博文中多次阐述过这些投资策略。但是依然面临着个体瓶颈,那就是如何做出价值低估的判断。

    个股的运行往往不一定和价值联联系得非常紧密。尤其是行业同质化程度低的个股之间。

    同样是房地产行业,不同的个股业绩往往大相径庭。这就增加了切换的难度。

    想寻找同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在A股市场上,最容易寻找到的应该是银行业。

 

    波段是一会儿空仓,一会儿满仓,而切换就避免了投资者因为大盘急涨从而担忧踏空的顾虑。

    我在最近三年的实践能够说明一个事实,如果我波段操作银行股,那么很有可能在去年底今年初的银行股大幅上涨行情中踏空。同样在今年8月底、9月份的浦发银行行情中,面临再次踏空。

    我正是因为保持一定的仓位,加上第二季度把民生银行换成浦发银行(理由是两者之间的股价倒挂是严重不合逻辑)从而获得了额外的20%收益。

    波段的局限性和切换的优点由此可见。

 

    当然,我身边的朋友也有通过长期波段操作民生银行,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但是一个前提是去年底今年初因为我的再三提醒,停止了波段操作。

    事实上,波段操作远远比切换累。

    因为不喜欢累,所以我不喜欢波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